美文网首页
尝试做5%的改变

尝试做5%的改变

作者: 顿悟而立且行且珍惜 | 来源:发表于2023-01-02 17:45 被阅读0次

    对待孩子,做父母的总是爱唠叨,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唠叨,尤其是教师父母,更容易犯职业病,习惯用强制性的管教式话语体系要求孩子必须按指令落实,遗憾的是孩子因为亲缘关系,在家里最肆意展示最真实的状态。可想而知,说教这种最常见的亲子对话模式收效到底如何了。

    反正我承认,这么多年跟孩子斗智斗勇下来,一次次的都是我铩羽而归,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自我意识觉醒,叛逆表现也越来越明显。

    痛定思痛之后,我近期不再动辄用说教、命令、谈心式言语跟孩子沟通了(只要一跟孩子沟通,她就像长满刺儿的小刺猬一样提防着我又要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教训她),特意找了一个小笔记本,天天给闺女写一段话,小本,一页写不了多少字就满了,也不好意思动辄写上两三页甚至三四页,就限定一页内容,三百字差不多是上限,因为换成文字了,我会三思而后写,会选择、会锤炼、会鼓励,会写出最想说的话,还别说,这才一周左右,已经有效果了,我已经忍住看到她某一点就想吐槽,看到另一点就想提建议的冲动,我攒着,等给她写的时候再说,结果真的等到执笔要写时,好多原本要吐槽、想批评的冲动都淡了甚至忘了。

    想想人家罗胖,一天60秒的逻辑思维,一坚持就是10年!3652个60秒,十年!多漫长的、多容易半途而废的、多让人敬重的坚持!这期间,个人乃至团队的收获又怎能单纯用数字来衡量?!

    我就为自己的闺女坚持一天一页吧,写给孩子的话,姑且叫做“情书”吧,不能光指责学习上的不足,得学着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多夸她,鼓励她,表扬她,不能眼睛里只有学习,还可以跟孩子谈心,谈天谈地,啥都可以。向罗胖学习,先坚持上半年到一年,看看效果如何,我相信这小小的改动一定会有莫大的惊喜在后面等着我。

    让我尝到甜头的是前天晚上闺女还特意跑到我跟前给了我一个“狗熊抱”,这可让我受宠若惊,要知道我一向羡慕妒忌她跟老公常常说一些掏心窝子的话,对我则是敬而远之,尤其是跨年夜晚上,爷儿俩“密聊”了一两个小时,而我只能远远的观望,却融不进去,好生失落呢。

    看来这种换种沟通模式初见成效,我得继续坚持。

    又想起另一件小事,回家跟老妈在聊天(近期老太太身体状况不大好,做闺女的得常回家看看,跟她唠唠嗑,给予精神上的陪伴和鼓励),旁边儿子和小侄子在玩儿,眼见着三岁多的小侄子躺在地板上,口中念念有词“能量不足……”(想让哥哥喂他饮料喝),小哥哥估计正专心于手里的玩具,没顾得上搭理弟弟,这边老妈我俩急了,这天气,地上不是干不干净的问题,关键是凉呀,叫他起身,没戏,人家压根不屑于理你。老妈准备用惯性的批评语气“叫醒”孙子,我拦下了,装作很着急的样子向两个小家伙喊到:“快救救我呀,谁来救救我呀,按摩椅要吃了我……”(当时我正在惬意的享受按摩椅全方位的服务)。一语既出,俩小家伙抬头望向我,随即火速冲向我,都想“邀功请赏”的第一个来救我……

    我赶紧给老妈递个眼色,怎么样,成功的叫起你的小孙子了吧?

    老妈笑着说,就属你主意多。

    我说这叫“心眼儿活,吃白馍”,换个方式效果更佳嘛。

    三五岁的小孩是最没法跟他讲道理的,同时还处在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对付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个角度或说话模式,转移注意力,绝对能把小家伙们指挥得团团转。儿子早晨起床磨磨唧唧一度让我大为恼火,后来我换了一个“送妈妈惊喜”的小游戏模式,小东西总能以最快的速度穿戴好之后站到洗脸槽前开启刷牙洗脸模式,被我“假模假样”的夸奖了几次后,更是屁颠屁颠的要送妈妈惊喜。

    以上两个生活小场景里都包含了5%的改变,为什么这么说,恰好跟我听的这本《5%的改变》书中的核心思想一致。

    这本书的听书荐语里有这么一段,很打动人:

    用一个极其微小而不同寻常的行动,打破惯性和困局,让行动本身开启正向反馈的向上螺旋:行动带来好状态,好状态又能带来更多积极行动!

    是吧,明明该做事了,却迟迟不愿迈出第一步;明明想好好沟通,却忍不住发火;明知要节制,却停不下来……

    反正我就经常陷入这样的心理困境,想要改变这令人苦恼的现状却又发现改变太难了,心理学家李松蔚说不如先试试只改变5%。

    《5%的改变》这本书中谈到许多家庭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相处时经常会出现的一个模式叫“一沟通就吵架”,两个人说不到一块儿去,不是因为一方的话说得好还是不好,而是因为双方已经形成了固化认知:你一开口,对方就觉得你在给我提要求,你是不是觉得我不够好,是不是又要表达你的不满?

    那就换换,不要再用苦口婆心地把需求讲出来的方式来表达,因为讲得不管多么耐心、多么温柔,对方都会觉得你怎么又来了、你很烦。直接把这个需求写出来。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沟通不清楚?或许不是因为这件事本身,而是我们在沟通里积累了太多的挫败感,我们却错把挫败感都当作俩人(你这个人跟我这个人)之间的问题,其实不是那件事的问题。

    这话分析得何其鞭辟入里!

    想起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老师说的,家庭教育其实就是亲子关系的问题,若亲子关系不和谐,沟通不流畅,则家庭教育肯定会出现问题,不管你说的再科学再准确,对方把耳朵关闭,把心门关闭,一切,美好的愿景都只能付水东流,甚至还可能起反作用。

    尝试着用5%的扰动去做一点点哪怕只是5%的改变,另外一面就是95%的允许、接纳。有可能就会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惊喜地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要知道,一点点小小的行动,生活中可能就会逐渐地产生了涟漪的效应,就会出现越来越大的改变。

    这本书给我的启迪不只是亲子沟通方面,还有个人提升。比如我经常会自责自己毅力不强,自律性太差,执行力太低。

    书中写到:若一个人特别想要实现100%的改变的时候,我们反而一步都走不了。但是如果我们只想着能够在维持现状的情况下稍微改善一些,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有一点积极的行动。

    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痛苦和烦恼是由惯性造成的。

    自责自己的自律性太差会耗费太多,自律不应该是我们的终极目的,自律只不过是我们在实现目的的过程当中自然达成的一个状态。

    这会造成自己跟自己较劲的麻烦不断。其实换个角度想,若能够在维持现有的兴趣、爱好的情况下,或者在想要实现的目标中,尽可能地去平衡现在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想要的目标或者诉求,找到其中平衡点,用5%的扰动去打破现有的僵局,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包容接纳上,也许破冰之旅就可以马上开启。

    果然,读书可以解决自己的难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你想得到的、没想到的一切的一切。还是得多读书,像蚕吃桑叶一样一点一点的去啃读和输入,然后像蚕吐丝一样一点一点的输出,在输入与输出之间,人的思想、灵魂、观念、意识形态都在悄然发生改变,视野和格局肯定跟昨天的会不太一样。

    不必在别人身上去找自己,先看看自己是怎么样的。以前,看起来我好像是在做自我反思,其实反思根本不是在反思自己,而是责备自己为什么不是别人、成不了。这耗费了我太多宝贵的精力,划不来,新的一年里,我得学会先去看、想想自己在做什么,不必奢望太多,就从5%的改变开始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尝试做5%的改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nh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