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一个硝烟纷飞又充满机遇的时代,有四位“传奇人物”——战国四公子。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而又凭借着自己的才华或门客的智慧名垂青史,而或是凄惨被杀或是无血脉得以延续。这并不是意外,而是与那无限风光相伴而生的必然。
春申君与楚考烈王为生死之交,却在晚年献上自己怀孕的女人妄图巩固地位,最终惨烈被杀,这是利欲熏心后便不清自己;信陵君功盖魏王,没有及时弃官,而被秦国挑拨离间,不得势而死,这是被过去束缚而辨不清时局;孟尝君在齐国灭宋后遭到排挤,后其封地被灭,没有血脉延续,这与其说是孟尝君的错,不如说是孟尝君如此强大的存在的错; 平原君三朝为相,最终听信谗言,葬送赵国大军,这是辨不清人心。
战国乱世,诸侯争霸,“四公子”因乱世而生,而昌盛;也因乱世而死,而悲凉。
若是太平盛世,春申君不会有恩于楚考烈王而为相,会凭借着才华像唐朝无数状元一样为国君效力,而不会名垂青史;信陵君不会招募过多的贤士而让魏王警惕,而是在自己的封地,不干涉外交,平平淡淡度过一生;孟尝君不会有前往他国为质而“鸡鸣狗盗”,也不会有如此多令人称颂的功绩;平原君不会有毛遂,而是成为万千平凡皇亲国戚。
正是有了“风雨”,才有了“本非池中之物,一遇风雨化成龙”,而成龙之后,却不能再像池中之物一般默默无闻了。敌国会因“四公子”而寝食难安,使出挑拨离间的战术,将其逼下台;“四公子”在朝一日,该国的君王就会因臣民对“四公子”的敬佩,而失去绝对掌控权,从而视其为眼中。所以,“四公子”受到国内外多方打压,最后全都落得令人扼腕叹息的结局是大势所趋。
而这却不是必死之局,只是“四公子”们被蒙蔽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会有被喜悦冲昏了头脑的时候,却忘记洞察潜在的危机。若是“四公子”认清了自己注定是“君”而不是“王”,他们也没有玄武门兵变的魄力,他们或许该在发光发热之后立即换取一份闲职养尊处优,而不是继续卷入政治的漩涡。
在自我膨胀的时候,看似无限风光,而原本的质量即一个人的品格与能力没有变,气球的体积却变大了,即一个人的野心与欲望变大了,那么密度就会变小,气球的皮因过度拉伸而一戳就破,这便是四公子在辨不清时局,自我膨胀后的结局。
对于处在太平盛世的我们,在还未有所成就前保持理智,是为了抓住机遇,实现阶级的飞跃;在有所成就后,不仅理智不减,还要保持警惕,过得更为辛苦,因为那时我们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阶级,与渴望取而代之的人们之间不会流血的“战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