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相互宝、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数量庞大,属于非持牌经营,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9月初,银保监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在《保险业风险观察》上刊文《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中,对网络互助如此评价。
为什么网络互助会披着保险的外衣,有些还宣称可以替代保险?其实很简单,因为原理是相似的。
从产品来和运行模式来看,网络互助其实并不是什么创新。本质上就是每个人交一些钱,放到一个地方,如果其中有人得大病了,就把这些钱拿去救助这个人。无论形式、产品上都比现在的保险产品更加简单,可能精算师都不用请。
其底层逻辑和几百年的保险一样,就是概率的大数定理。
02
区别在哪里?
答案是信用。
因为信用,纸币才可以买东西,因为政府的信用可以给你背书,没有政府发行,纸币就是一张厕纸。
金融的核心就是信用,无论银行还是保险,而这个强大的信用是有政府来支持的。
没有信用背书,一切无从谈起。
比如我今天公众号发个帖子,也发一个互助计划,条款责任和支付宝的相互宝一样,管理费收得比它还低,你愿意来参与不?
大概率不会。
马云的社会信用比我高多了。
所以相互宝一呼百应,推广力远比其他公司强,因为身后的支付宝、阿里的背书更强,他们的信用更强。
而信用的本质是又是什么呢?是相信。
世界上本没有钱,只有纸,相信的人多了,它就成了钱。
美钞上写着那句话:in god, we trust。
相互宝、水滴等网络互助之所以成不了保险,核心就是在信用二字。
为什么网络互助的背后基本也都是一线互联网公司,可以拿公司的信用背书。
然而保险公司背书的是政府,是法律,和政府信用比,即便是互联网巨头的信用,依然还是差太远。
03
政府背书也意味着非常严格的监管,防范保险公司出风险。相比之下,网络互助几乎是监管空白,相互宝、水滴互助发展越来越快,在这种监管漏洞下太容易滋生法律漏洞了。
比如,都放钱在你这里,就形成了一个资金池,这些钱你口头上说专款专用,但私下会不会去乱投资,去搞关联交易,我们并不清楚。
又比如,你搞的网络互助计划后来用的人越来越少,没新的钱进来,刚好又遇到很多赔付,那么资金链可能出险问题。到时候又怎么办?
整体来看,互助这边,把控风险的机制基本靠公司自己自觉。遇到心术歪一点的公司,直接就成非法集资了。
而保险公司这边,所面临的却是银保监会非常严格的层层监管措施,比如对保险公司的股东要求严格,比如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每个公司都拿一些钱出来备着,万一哪家出险巨额赔款赔不了,就用这个资金池。又比如,在偿二代体系下,监管部门也有类似偿付率等指标去指导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而即便还是出险一些风险问题,在相关法律指导下,国家会直接接管,比如最近的安邦,就是极端风险化解的案例。
04
这些年,互联网公司扎堆进入网络互助,目的并不是突然都发了善心,搞什么慈善,而是互助对于它们有很好的商业价值。
互联网公司不怕没利润,怕没用户。获客,始终是第一位的,而网络互助就是一个极好的获客途径。
比如水滴,基本就是通过水滴筹和水滴互助来获取用户,裂变传播快,还不花什么钱,而获取的这些客户再通过水滴保险商城卖你保险进行变现。这中间,用水滴筹和互助的,恰好又是容易买保险的精准客户。
这个商业链条不要太爽,这可比拼多多花大钱撒红包让你下APP节省多了,于是很多公司也来开始跟随。
当然也有做了一段时间就放弃的,比如百度,做了一年参与者太少,一年就下线。
没利可图,当然没动力做长期的事情呢。
最后,随着监管的介入,法律框架内如何界定网络互助,我们拭目以待。而说了这么多,大家也就明白了。相互宝们只是网络互助,认为便宜无所谓可以参与。但需要知道它不是什么伟大的革命性创新,对于很多公司也就是获客的工具而已。水滴互助们也只能披着保险的外衣,它们现在不是保险,未来也成不了保险。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