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百科全书亚里士多德(一)——哲学笔记015

百科全书亚里士多德(一)——哲学笔记015

作者: Why圈 | 来源:发表于2020-02-15 23:30 被阅读0次

    一、生平简介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出生于希腊东北部的色雷斯,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御医,17岁时,他赴雅典在柏拉图学园就读达20年,直到柏拉图去世后方才离开。柏拉图去世,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继续呆了两年。由于学园的新首脑比较赞同柏拉图哲学中的数学倾向,令亚里士多德无法忍受,便离开了雅典。此后,他开始游历各地。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被马其顿的国王腓力二世召唤回故乡,聘请担任起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公元前335年腓力浦去世,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建立学校,并完成了很多关于自然、物理、哲学等方面的著作,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讲课的笔记为基础。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后,雅典人开始奋起反对马其顿的统治,并攻击亚里士多德,判他为不敬神罪,但亚里士多德最终逃出了雅典。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因身染重病离开人世。

    二、主要思想

    1.四因说。第一种是质料因,即形成物体的主要物质。第二种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质被赋予的设计图案和形状。第三种是动力因,即为实现这类设计而提供的机构和作用。第四种是目的因,即设计物体所要达到的目的。形式因蕴藏在一切自然物体和作用之内。开始这些形式因是潜伏着的,但是物体或者生物一旦有了发展,这些形式因就显露出来了。最后,物体或者生物达到完成阶段,其制成品就被用来实现原来设计的目的,即为目的因服务。在具体事物中,没有无质料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质料,质料与形式的结合过程,就是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

    2.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亚里士多德在众多领域建树卓越的支柱,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他在研究方法上,习惯于对过去和同时代的理论持批判态度,提出并探讨理论上的盲点,使用演绎法推理,用三段论的形式论证,建立了形式逻辑这一重要分支学科。定义,是逻辑的一切,逻辑所谈的都是定义。定义有一个公式,若要定义一样东西,需要先把它归类。逻辑上的先后,它与时间上的先后有何不同。逻辑上的先后所说的是如何理解一样东西;而时间上的先后,纯粹是就过去—现在。

    3.人与政治。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对于个人来说,国家等于形式,个人等于质料,如果没有国家,个人就变成野蛮的动物了。国家应该提供德行方面的教育,以及实践德行的条件。另外,国家是一个真实的有机体,各部分的关系是有机体的关系。国家有六种类型,好的政体是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平民政体,坏的政体是专制政体、寡头政体和愚民政体。亚里士多德还认为,人不能脱离政治,因为人需要过群体的生活,同时,人虽然不能脱离政治,但不要对政治寄望太多,更多的要去追求智慧。

    4.知与行。亚里士多德不同意苏格拉底所说,知识就是德行,他认为,苏格拉底太过于偏向理智,忽略了人还有别的问题,人会受到情感、欲望的诱惑。知和行都可以做到杰出,但知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实际上的行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科全书亚里士多德(一)——哲学笔记01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uu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