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了解男人的女人,和一个不了解女人的男人,勉强在一起会怎么样?我想结果一定是双方都遍体鳞伤,结局不欢而散,要么一方妥协,委屈求全,另一方依旧自我。神圣的上帝用了6天时间创造宇宙,那么上帝六天以后一直在干嘛呢?他一直在撮合婚姻。
今天单身男女现象十分普遍,以前在大城市比较常见,现在已经蔓延到了农村,农村也很常见。大城市生活成本高,诱惑也大,机会也多。大部分三无的年轻人在最美好的时间,最美好的岁月里,把自己的青春无私得奉献给了他们的公司,他们所在的城市,然而高涨的物价房价,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终日奔波忙碌,无心恋爱。终归会有一部分年轻,被城市的高生活成本打败,恋恋不舍的回家。然而见过世面,在大城市里面生活过的人,怎能忍受低好几档次的生活呢?跟低好几档次的人共度余生,好像也不现实!北京爱情故事里面有两句台词,至今印象深刻。一句是沈冰说的:“但愿我重来没有来过北京”,另一句是石小猛说的,“回不去了!”。当人的欲望被打开的时候,想要收回去关起来是很难的。
相亲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择偶方式。这种方式,要有多不靠谱就有多不靠谱。大部分人去相亲,都是父母安排。父母安排那就看年龄,对方家庭的物质基础,所谓门当户对,一合计,都差不多就安排相亲。两个年轻人对对方都十分陌生,或者说压根就是初见,这种撮合成功的概率,我想应该比买彩票中奖的概率还低!所谓一见钟情还是有的,但是绝对不是相亲这种方式!除非是政治婚姻,那个不在我讨论的范围之内。
中国自古以来,对性一直比较隐晦,不爱提及,尤其对妇女要求三从四德,保持贞洁。当西方自由恋爱思想袭来时,妇女们也都不再愿意在成为封建思想桎梏下的牺牲品,每个妇女都渴望爱情。中国的经济一直在高速发展,现代科技发达,家庭婚姻中,原本在旧时代需要依靠对方,比如男性力气大可以干农活,女性做家务,而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男女双方都不需要依赖对方,完全有替代品。当物质基础提升的同时,人们对精神需求也就越来越高,各种社交软件,直播平台,视频网站充裕了业余生活,似乎结婚不结婚没有什么太多区别,唯一不能的是生孩子!可是生孩子也是一种投资,只要是投资,就一定有风险,既然有风险,为什么要投资呢?于是又出现了一些新物种---“不婚族”,“不讨好世界,只讨好自己”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只要快乐,自己过的好,何必管别人怎么想?确实没什么不对,你也无法反驳。
我想大部分年轻人还是想要结婚的,只是男性思维和女性思维差异太大。大部分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们,他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就是好好读书,不准谈恋爱,男女同学之间不要过多交往。男孩子跟男孩子玩,女孩子跟女孩子玩,这种教育的结果就是男女双方对对方了解不多,知之甚少,往往以自己为模版,我认为这样是对他好,就以为是对对方好,殊不知两性思维差异非常之大!所以很多人谈恋爱的时候,不是怎么的,就把对方惹到了,生气了,都是源于两性思维的差异。一个女人总是渴望被人包容,而他的男人总是跟她讲理,这样的生活,你觉得可以维持长久吗?所以教育的缺失,尤其是两性教育的缺失,也是造成单身男女现象增多的原因。
父母们总是很着急,造成这样的结局,其实也不完全是孩子们的错,多多少少父母肯定也有责任吧。总不致于,为了面子,就包办婚姻,如果真这么做,我想结果肯定是更加悲催,更加凄惨,为了面子,而毁了孩子们一生的幸福?你忍心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