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世纪初期,当土地几乎是唯一的财富形式,贵族就是唯一称得上富有的人。
18世纪的下半叶,不仅古老的思想和政治理念普遍遭到怀疑,古老的经济观念也同样被更符合当时的新观念所取代。
机器的普遍使用,并没有像亲眼见证铁路取代了马车的那一代人所预言的,带来一个幸福又繁荣的时代。
1831年,就在英国通过第一份《改革法案》前夕,当时英国最杰出的立法方法论学者与最务实的政治改革家杰瑞米·边沁,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要让自己过得舒服,得让别人也过得舒服。要让别人过得舒服,得让对方觉得你爱他们。要让对方觉得你爱他们,你得真正去爱。”
虽然《独立宣言》明确定下“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的原则,但是,那些在南方各州的大农场里劳动的黑皮肤男女,却被排除在这个原则之外。
1860年11月6日,自学成才的伊利诺伊州律师亚伯拉罕·林肯代表共和党当选为总统。
马克思呼吁全世界的工人联合起来,为争取一连串政治和经济措施而斗争,他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列举了这些措施,这一年,最后一场欧洲大革命爆发。
世界经历了另一场比政治革命或工业革命更重大的改变。在经历了许多世代的镇压和迫害之后,科学家终于获得了行动自由,现在,他尝试了去探索那些主宰宇宙的基本定律。
文艺复兴在某种程度上(尽管有限)确实打破了中世纪的偏见之墙。不过,在16世纪初取代了文艺复兴的宗教改革,却对“新文明”的理想抱有敌意。
17世纪的人依然喜欢研究遥远的天体,专研地球的位置,研究其与太阳系的关系。即便如此,教会还是反对这种不合时宜的好奇心。第一个证明太阳是宇宙中心的哥白尼,直到临终前才发表了他的著作;伽利略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会处在教会当局的监视下,但是,他继续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
17世纪下半叶,安东尼·范·雷文霍克发明了实用的显微镜(一台奇怪又笨拙的小玩意儿),让人有机会研究只有靠显微镜才看得见的微生物,原来人类有那么多疾病是因为它们的缘故。
无论如何,进步之战还是赢了。陈旧的偏见之墙上的缺口越来越大,随着时间流逝,古老的无知巨石终将崩塌。那些追求一个新的、更快乐的社会秩序的热心战士,个个勇往前冲。突然间,他们发现自己又面对一道新的障碍。从旧时代的废墟中,又竖立起另一座反动势力的堡垒;在这最后一道堡垒被摧毁之前,又会有无数的人不得不献出自己的生命。
健康开心的小婴儿吃饱睡足之后,会哼个小曲表示自己有多快乐。听在成人的耳朵里,这只小曲只是嗯嗯啊啊不成调,也不具任何意义,但对小婴儿而言,这就是完美的音乐,是他(或她)对艺术的首次献礼。
我们自己的先祖是遥远亚洲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是享受自由与舒适生活的战士与猎人,以歌曲传唱族里伟大领袖的丰功伟业,并发明了一种诗的形式,流传直至今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