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一直都是一个大家饶有兴趣的话题,有人说成功的人都很自律,有人说不自律一事无成,也有人说自律很痛苦,不如活的轻松点。自律似乎是一件心里虽然推崇备至,但做起来却困难重重的事,很多人开了头,却中途很难坚持,最终放弃。
我们为什么想自律?因为我们有想做成的事,有想成为的人,有想达成的目标。自律其实就是为了达成目标的过程管理。自律的源动力有时候来自于各种焦虑,比如你太胖,有健康焦虑,所以你要坚持运动,有时候来自于自我驱动,比如你看到某个人这么牛逼,你也想成为这样的人,于是你坚持学习。不管是哪种源动力,有了自律的想法都是一个人开始变好的开始,关键是自律的行动该如何能坚持下去。对此,我有自己的3点看法:
1.真正的自律是目标自律,结果自律,而不是手段自律,方法自律。
很多人有阅读的习惯,而且可以每天坚持阅读,但很多人发现虽然自己做到了阅读自律,但好像书读了很多,自己却没什么改变,原因可能是你只做到了手段自律,而没做到目标自律。日复一日的坚持阅读看起来很了不起,但如果你只是任凭自己的喜好随意阅读,今天读经济学,明天读科技,后天读历史,没有一定的阅读目标,最终也只能是“已阅”。我们阅读的目的要么学习新知,要么解决心中困惑,而阅读要想有所收获,一定是要进行某个领域的集中大量阅读的,这样才能达到快速了解某个领域的目标。很多人习惯于低水平的手段自律,看似很勤奋,但心中无目标,再自律也只是感动自己,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2. 真正的自律是顺应人性的,而不是对抗人性的。
很多人认为自律很难坚持,就是因为它是反人性的,每个人身上都有人性的弱点,所以不要轻易的考验人性,一试即败,而真正的自律是顺应人性的。很多人一提到减肥,就会想到少吃,节食,多运动,多消耗,制造热量差,所以很多人不吃肉,晚上宁可饿着也不吃饭,结果不但减肥没成功,还把胃弄坏了。这些减肥行为本身就是在对抗人性,因为身体的本能是节能而不是耗能,当你减少摄入,身体会灵敏的感觉到并开启节能模式,所以靠挨饿减下去的重量稍微多吃一点就会反弹。正确的顺应人性的做法应该是控制总体热量的前提下吃自己爱吃的。比如我的能量摄入正常是2000大卡,我现在设定每天的能量摄入是1500大卡,我就要按这个标准找自己喜欢的东西吃,效果要比单纯节食好。运动很痛苦,但可以痛苦快乐1+1,运动的时候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看自己喜欢的剧,痛苦立马减半,因为每当要运动的时候,你会想我又要看自己喜欢的剧了。
3.真正的自律是乐在其中的,而不是咬牙坚持。
还是以减肥为例,运动会让人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但我在流汗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对身体的掌控感以及血清素带给我的快乐这种感觉可能只有运动的人才能感觉到。你不觉的运动是个苦差事,反而满怀期待,乐在其中。刘润老师号称中国最贵的商业顾问,他的工作时间是从早上7点开始,晚上11点结束,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拼的时候,他并没觉得自己很辛苦,反而把工作当做玩一样,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
自律,就要做到目标自律,顺应人性,乐在其中,但凡你感觉到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可以拿这三点重新审视一下,不要无效自律,更不要自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