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读了几章罗智的《王阳明心学全书》,该书主要是针对心学的内容的一个讲解,对于产生心学前的历史并未过多笔墨。
以前对王阳明没用做过了解,所以在我阅读前几章的感官里,王阳明被贬龙场后,在那荒山野林无事可干,然后苦思冥想,最终悟到了知行合一似乎一切都来的太容易。甚至一度怀疑过这冥想的过程和练气功有什么区别,当然它们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其实我们往回看王阳明被贬以前的生活就知道,王从小身体不好,所以他学习道教的养生,追求过佛教的成仙,从小就渴望成为第一仕-成为圣贤,并且他对他感兴趣的事很有研究精神,就像象棋,研究起来连吃饭睡觉都带着,如果不是她母亲把象棋扔了,或许他会成为象棋大师,打遍天下无敌手……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像他这样的伟人也必有他过人之处。为了研究格物致知,他和朋友一起盯着竹子看,他足足盯了六天,终因体力不支倒下了,从而怀疑朱熹理论的正确性,在一个人人崇尚朱熹理学的国度,能提出这种“大逆不道”的想法,需要足够的勇气!
人说人生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一个人可以在洞房花烛夜撇下新娘去外晃荡,与一个道士彻夜长谈仍觉意犹未尽,实在是不可思议,他对于得道成圣的想法足见执着!
其实心学就像一颗种子,一直埋在他的心里。种子的成长需要天时地利,被贬龙场的那个时期,就是这颗种子破土而出的时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