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简书打卡的第44天,目标365天
抄书的第149天,目标200天
什么是心流?
心流是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而且在这件事做完之后,我们不仅毫不疲惫,还会有一种高度的兴奋,充实和满足感。
比如我非常喜欢运动,每次运动完我不仅不会累,反而异常兴奋。
那么是否每个人都能进入心流状态呢?
米哈里教授认为每个人毕生都面临着不计其数的挑战和压力,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进入心流的能力。
心流特征是什么。
一、全神贯注。在生活中,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运动,心里^_^流的快乐是严格的自律和集中注意力换来的,如果思维发散,不能专心,就不可能进入心流状态。
二、目标清晰。当意识涣散,我们的思维会处于熵增状态,而一旦确定了一个清晰的目标,不管这个目标是自己建立的还是外界给你的,都有利于让我们的思维从无序变有序,从无序并有序的过程就是熵减的状态,从而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目标存在的目的是让自己清楚接下来要做的步骤,所以目标不必过大,只要足以让你的注意力集中就可以。
三、感到喜悦,当进入心流状态之后,我们会有一种超乎现实的喜悦状态,而这种喜悦可以让自己自愿的去坚持下来自己要做的事情。
四、力所能及。也可以叫做匹配难度,就是你所做事情的难度要与自己的能力相匹配。
五、忘我状态,如果你在专心做事的时候能够达到感知不到自己和时间的程度那就是进入忘我状态了。
如何才能进入心流状态呢?
第一个秘诀,要有及时反馈,也就是巧用阶段性奖励。比较典型的例子,比如手机游戏为什么会让人上瘾,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游戏有明确的目标,比如打败敌方通过某个关卡,有即时的奖励,像等级的提升,装备升级等,整个过程井然有序,所以促使人们一步步接近目标,不知疲惫,通宵达旦。
与此相反高考是一种与及时反馈相反的延时反馈,因为高考的流程决定考生只能在考试结束很久之后才能看到结果。
所以在这种延时反馈的学习中学习的动力完全来自人的自主意识,就很容易学着学着就出现注意力涣散的情况。
因此对学生来说,可以规划好时间和目标没完成,一个小目标就打个勾,鼓励自己完成小目标就奖励自己玩一会游戏。
这种即时反馈也许会对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很有帮助。
第二个秘诀学会独处。米哈里认为,独处是我们健全内心的必要经历。
第三个秘诀是匹配难度有挑战性的事情才能有效激发动力,但难度不宜过大,最合适的难度大概是超过你当下能力的5%到10%。
当我们要完成一个任务,如果任务太简单,我们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反之,如果任务太复杂压力与焦虑情绪会让我萌生知难而退的想法。
所以当我们制定目标的时候,目标要与能力相匹配,如果一个大目标过于复杂,那就需要将大目标拆分成若干小目标,降低总体目标的难度,让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更有体验的好感,能够获得更多的正向激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