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一战,唐军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长安几乎就是一座空城,如何抵挡二十万安史叛军?
安禄山占据洛阳,得到粮仓,兵精粮足,潼关一旦攻破,长安城没兵没粮,拿啥守?
各方勤王军队还离的很远,正在河北大后方和史思明纠缠,兵力松散,各自为战,如何能够在长安沦陷之前及时助战?
安禄山从洛阳倾巢而出攻打潼关,潼关是长安最后一道屏障,只要攻下这里,长安唾手可得,李唐江山易主不再是奢望。
然而,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收益和付出是成正比的。攻打了几个月,叛军死伤惨重,潼关还是安然无恙的在哥舒翰手中。
这是一座坚城,易守难攻,又有二十万大军,还有名将哥舒翰镇守,只要守城不出,安禄山的叛军根本无可奈何,唐军目前最要紧的就是争取时间。
因为这个时候,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的大军袭击了安禄山的老巢范阳,所有的物资器械都落入了郭子仪的手里,直接断了安禄山的退路。
紧接着,郭子仪直接挥师西进勤王,向长安扑来,只要大军一到,前后夹击,安禄山的叛军只有死路一条。
安禄山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急于在郭子仪到来之前攻下长安。可是眼前的潼关就像一座巨兽横亘天地,任凭他如何撕咬都无可奈何。
只能咬牙切齿的看着哥舒翰像老森入定一样,在城头耀武扬威。
不管安禄山如何攻城挑衅,哥舒翰除了安排防守之外,都不理睬,只管一心守好城池。
任你千变万化,我自巍然不动,等着不战而屈人之兵。因为朝中也收到了郭子仪的战报,郭子仪大军正在直扑安禄山后方,到时形成合围,安禄山死路一条。
哥舒翰明白,守城是上上之策,军力充足,这一点并不难做到,唐朝很快就能转危为安。
安禄山火杀眉毛,这下真的急眼了,眼看强攻不行,便想诱骗唐军出城,他假装匆忙撤退撤退,在潼关下只留下了几千老弱病残继续强攻。
是个正常人都知道这是陷阱,哥舒翰毫不理睬。就算安禄山是真的撤退又如何,他还是不会进攻,因为潼关后方就是大唐国都——长安,不能冒险。
只有守城,等到郭子仪的援军到来,唐军就能不战而胜,这是兵家上策。安禄山根本逃不掉,他没有退路。
更何况是个傻子都明白,此时的安禄山唯一的出路就是攻破长安才能保命,怎么可能撤退?
哥舒翰几乎不用想都知道,潼关城外两侧险峻的山峰上,那浓密的丛林下,一定埋伏着安禄山二十万大军,严阵以待,就等着他出城,哥舒翰又怎么会上当?
眼看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胜利已经在向唐军招手。可是就在这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上天和哥舒翰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奸臣杨国忠眼红他的军权,趁机给唐玄宗上眼药,他说哥舒翰手握重兵,城下只有几千叛军,却闭城不出,很明显是拥兵自重,有谋反嫌疑。
唐玄宗虽然相信哥舒翰的忠诚,但他老眼红花,对哥舒翰避战行为不满,他派监军去潼关,催促哥舒翰出城,追杀安禄山。
哥舒翰大惊失色,急忙上书向唐玄宗说明情况,奈何比不过杨国忠的口才,唐玄宗再三传令哥舒翰出城杀敌,维护大唐威严,否则杀无赦。
君命难违,看着钦差手中闪烁着寒光的天子剑,哥舒翰只能带着满心决绝,出城杀敌。
结果也是显而易见,唐军刚一出城,还没反应过来,两侧山峰上无数的滚木礌石、火油箭雨就倾泻而下,山脚下坑洼的路面上,瞬间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惨叫哀嚎。
鲜血汇聚成河流在路面流淌,咕嘟、咕嘟的响个不停。二十万朝廷军队连叛军的边儿都没沾上,就全军覆没了,哥舒翰也成为了俘虏。
长安城,完了!它就像一个没穿衣服的婴儿,彻底暴露在敌人的刀枪剑戟之下,随时都会成为一堆碎肉。
此时唐玄宗才明白自己错的有多离谱,却悔之晚矣!大唐唯一一次翻盘的机会,是他亲手葬送了。
眼看敌军逼近长安,他只能在天子亲军的掩护下,带着家眷仓皇出逃。
曾经威震天下的盛世大唐,自此跌下神坛,即使后来唐军用了八年时间,付出惨痛的代价平定了安史之乱,也没能再次崛起。
换来的只是全国各地藩镇割据,宦官掌权,大唐只能在一次又一次的风雨飘摇中,不可遏制的走向消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