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哲思
《菊与刀》:文化就是理解他人的理解

《菊与刀》:文化就是理解他人的理解

作者: 山无棱角 | 来源:发表于2020-05-10 12:26 被阅读0次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接近尾声,美国政府有一个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决定二战结束后如何对待日本人。之所以美国人这么头疼,是因为他们发现日本是一个他们完全无法理解的民族,和德国人战败的反应截然不同,大量的日本人在战败后立即进行切腹,而且旁边还站个人帮他介错。美国人就想,战后对待日本的政策一定不能和德国一样,所以,美国政府在1944年专门委托本尼迪克特研究日本人,好作为战后对日政策的决策依据,这本书其实就是一份内参报告。

      《菊与刀》是1946年问世,菊是菊花,是安静美好的象征,是日本皇室的象征,在古代老百姓是不能随便使用菊花图案的;而刀是特指武士佩戴的武士刀,是征服和杀戮的象征。在看完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第一反应就是两个字:矛盾。菊与刀这两个事物不但能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也包含了日本皇室集团和武士阶层这两个元素对日本文化的巨大影响。事实上,作者本尼迪克特在书的开篇就指出日本的文化处处充满矛盾。日本人是谦恭有礼的,也是野蛮暴躁的;他们是因循守旧的,也是乐于学习的,这便是日本民族文化的真实写照。俗话说得好,隔行如隔山,而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可以说是比两座山的距离还遥远,所以书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如果我们想要真正了解日本文化,必须要站在日本人的角度上来进行思考,这样才能成功得摘掉有色眼镜,得出公正可信的结论。

      《菊与刀》这本书介绍了日本从封建时代一直被推崇至今的等级观念,在家庭里,妻子要尊重丈夫,子女要尊重父亲,弟妹要尊重兄长,这在日本文化中被称为“孝”;在社会中,下级要尊重上级,武士要尊重领主,领主要尊重将军,而所有的人又都要尊重日本天皇,这在日本文化中被称为“忠”。在这里,日本人所讲究的“忠孝”代表的是无条件服从,哪怕父母和上司都是恶棍,也要给他们充分的尊重,由此可见,在日本人的忠孝观面前,哪怕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推崇的愚忠愚孝,那也都是小巫见大巫了。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恰恰也是他们发起战争的借口。在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强大了起来,有了和西方强国对话的资本,所以日本认为,自己身为亚洲地区的老大哥,决不能允许和自己同一人种的中国人逐渐被西方文化所同化,因此他们要建立超越国界的秩序,也就是臭名昭著的“大东亚共荣圈”。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日本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并且将战争波及到了朝鲜半岛和东南亚,也从而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通过这本书发现,日本天皇在日本的等级观念中拥有着特殊的地位,在封建王朝中,皇帝都是世袭制,日本也不例外,但在千百年的改朝换代中,日本从未有过改朝换代,所以天皇就从来没有被推翻过,虽然幕府时代的执政将军变了又变,资本时代的首相换了又换,但从未有过任何一个掌握实权的人试图废除天皇,由此可见,天皇是日本人真正的精神领袖。虽然实际掌握权力的世俗领袖总是会受到日本民众的非议,但身为精神领袖的天皇却向来都享有民众的爱戴,日本人对天皇的这种信奉,其根源来自于一种介于宗教和民俗之间的信仰,也就是日本全民信奉的神道教。这个神道教的教义说,人们应该对永恒的统治者保持敬意,于是从未被推翻过的天皇就成为了日本民众表达这种敬意的最佳对象。神道教的祭祀活动由国家直接管理和宣传,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组织,用来祭祀大大小小的神社遍布国家各处,其中便包括臭名昭著的靖国神社。时至如今,这种信仰仍然在大部分日本民众心中根深蒂固,执政的首相仍然会罔顾领国的舆论去参拜靖国神社,他们的目的也不是因为挑衅,就是为了争取民众的支持。 

        我们不难发现,在日本人的信仰体系下,名誉高于一切,如果一个人肯牺牲自得财产和生命来维护自己的名誉,那么这个人就是值得尊敬的人,虽然这种做法在中国人看来没什么意义,咱们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但在日本人看来,犯下错误无疑是对自己名誉的最大损害,但如果切腹自杀就可以重新赢回名誉,也能再次获得别人的尊重,这脑回路也不是一般的奇特。

        看完《菊与刀》,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日本人的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一种自尊文化,无论是对君王的忠,还是对父母的孝,或者是对神道教的虔诚以及对名誉的维护,都是自尊文化的体现,这种文化使得日本人格外重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甚至丢掉了自我,甚至日本人的个人思想会随着集体的思想而转变,哪怕是最顽固不化的人也不会例外。日本人会有这样的思维方式,根本原因也不难寻找,日本土地狭窄,灾害频发,资源匮乏,脱离集体的个人根本无法自己生存下去,所以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这种对集体的依附心态已经被镌刻在他们的基因深处,也成为了这个民族思想中无法分割的一部分。

相关文章

  • 《菊与刀》:文化就是理解他人的理解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接近尾声,美国政府有一个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决定二战结束后如何对待日本人。之所...

  • 脑图《刀与菊》

    《菊与刀》 日本人文化中有一些看似矛盾的东西不好理解。比如,日本人很有审美情趣,但又特别崇尚武力;日本人很有礼貌,...

  • 《菊与刀》,理解东瀛邻居的最好启蒙

    文/北落南风 日本,一个让人深感矛盾的国家,矛盾在于对它又恨又敬,恨在于以前的侵略,敬佩在于它在二战衰落之后又可以...

  • 日本漫画中的菊与刀 2019.2.11

    一直以为看过《菊与刀》,直到这次归家翻书柜才发现多年前看的乃《菊与刀-解读日本文化》遂入了本“真身”学习。 ...

  • NVC90天陪伴记录--DAY56觉察理解

    DAY56: 需要觉察--理解 理解,对我来说就是:你懂我。 了解自己,才能理解自己;了解他人,才能理解他人。所以...

  • 读过《菊与刀》

    读过《菊与刀》 作者:[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译者:何晴 文:下流君 读完《菊与刀》,我对日本文化的二元性产生了诸...

  • 难以理解的日本人——读《菊与刀》

    二战期间,许多了解日本的人都认为,日本人是不可能投降的。 日本是好战的民族,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坚信自己进行的是正义的...

  • 读《菊与刀》有感

    菊是日本皇室族徵,刀是武士文化的象征,该书被命名为"菊与刀",正好象征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生...

  • 理解他人,就是悲悯之心

    【欢迎关注作者:翙尘哥哥。我是一名教师+写作者+绘画手,只生产有思想的文章。】 (一)舍得理解 回望人生考途,要百...

  • 理解他人

    朋友的故事 我有一个朋友,所在大学不知名,后来自己努力考上了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生。他学的是通讯专业,后来想面试腾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菊与刀》:文化就是理解他人的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hfj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