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RIA学习力导师授证班输出合辑
「RIA学习力」《思考,快与慢》第2天——RIA 0366丁丽

「RIA学习力」《思考,快与慢》第2天——RIA 0366丁丽

作者: 郁郁寒林 | 来源:发表于2019-06-12 21:09 被阅读33次

    拆页三 惰性思维

    来自第三章《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的矛盾》

    P28

    脱口而出的错误答案

    系统2的一大主要功能是监督和控制思想活动以及由系统1引导的各种行为,使得一些想法直接体现在行动上,或者抑制或改变其他想法。

    例如,下面是一个相对简单的难题。别费力去分析它,凭直觉做做看

    球拍和球共花1.10美元

    球拍比球貴1美元

    问球多少钱?

    你会马上想到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当然就是10,即10美分。这道简单的难题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它能引出一个直觉性的、吸引人的但却错误的答案。计算一下你就会发现。如果球花费10美分的话,总共就要花1.20美元(球10美分,球拍1.10美元),而不是1.10美元。正确答案是5美分。我们可以假设那些最终得出正确答案的人也想到了这个答案,只是他们不知通过什么办法成功抵制住了直觉的诱惑,最终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肖恩•弗雷德里克( Shane Frederick)和我对基于两个系统的判断理论进行了共同研究,他用这个球拍和球的问题来研究一个核心问题:系统2对系统1的各类方案监视得有多严密?他进行了这样的推理:那些说球为10美分的人让我们了解到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这个人没有认真验证这个答案是否正确,而且他的系统2倾向于直觉性的答案。其实他只要稍稍动脑想一下,就会否定这个直觉性的答案。此外,我们还知道给出直觉性答案的人忽视了一个明显的生活提示,他们应该想一想怎么会有答案这么明显的问题呢。没有验证答案,这是一个明显的失误,因为验证根本不费什么事,只是大脑工作几秒钟(这个问题的难度一般),或者肌肉动一动,抑或睁大眼睛而已,只要稍微动动脑子就可以避免这个令人窘迫的错误。认为答案是10美分的人显然不爱动脑筋,没有给出这个错误答案的人显然思维更活跃。

    (说明:下面玫瑰的问题和密歇根州/底特律的问题和球与球拍的问题一样,人们都进入了系统1思考。)

    球拍和球的问题、玫瑰的问题和密歇根州/底特律的问题都有共同点,在这些小实验中,答错问题显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其原因是精神动力不足,而不是努力程度不够。能被好大学录取的学生当然能够在前两个问题上作推理判断,在密歇根州的问题上也能够进行思考,能回想起该州的大城市及其犯罪问题。这些学生只要不想接受脑海中出现的似乎是正确的答案,就能够解决更难的问题。若他们满足于现成的答案而不想去思考则会很麻烦。用“懒惰”来形容这些年轻人的自我检测及其系统2似乎有些刻薄,却并非不公平。避免思维上懒情的人可以被叫做“勤快人”。他们更机警,思维更活跃,不会满足于貌似正确的答案,对自己的直觉也常持怀疑态度心理学家基思•斯坦诺维奇认为他们更理性

    「I,重述知识」

    为什么脱口而出的答案是错误的?请用系统1和系统2解释。

            对于一些看起来很简单的题目,系统1运用直觉反应输出的答案,没有经过系统2启用精神动力,既没有集中注意力进入思考状态,也没有进行验证,所以错误答案就脱口而出。

    「A1,激活经验」

    曾经有一次,脱口而出的答案给自己带来了尴尬,让你恨不得找个洞遁去。当时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你当时进入了系统1没有调用系统2。

                                    一杯酵素引发的尴尬
            话说某次参加培训,同组有一位大姐特别热心,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却为同组成员准备了小礼物,第一天的培训在组员们一起学习讨论吃吃喝喝中愉快地度过。
            第二天刚到培训场地,同组另一位小美女热情招呼我赶紧尝一尝她递来的饮料,我顺手接过来一看,杯中的饮料鲜红清澈,闻起来有淡淡的甜香味。“这是什么?”我好奇地询问。她一脸神秘地说:“你尝尝!”我一口喝进去就立刻皱着眉吐了出来:“太难喝了,这是什么啊?一股子酒味!”我赶紧从包里掏出自己带的白开水大喝一口。等这一系列动作做完之后一回头,我才发现大家都一脸尴尬地看着我,而那位热心大姐则是瘪着嘴斜着眼满脸不高兴。
           原来这是热心大姐为大家带来的她自己酿的酵素果汁,因为前一天大家闲聊说到减肥的话题时,大姐告诉我们酵素减肥很有效果,她最近一直在喝,并且感觉到自己瘦了。所以她这天就特意带了一些来给咱们尝一尝。没想到我居然有这样的反应!之后这一天,我再看到热心大姐,都会觉得很尴尬,大家的关系也不再像第一天那样和谐了。
            这是一个完全凭直觉和感觉做出反应的行为,为什么完全没有顾及递给我饮料的美女的感受,也没有想一想这可能是其他人的热情馈赠?我想大概是源于我对酒的味道的抵触排斥吧,这种抵触太强烈,以至于我完全没有保持警惕,做出合适的社交反应。

    拆页四  惰性思维

    来自第三章《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的矛盾》

    P31

    肖恩·弗雷德里克组织了一个认知反应测试,其中包括球拍和球的问题以及其他两个问题,之所以选这些问题是因为它们可以引发一个吸引人但却错误的直觉性答案(我们将在第5章中讨论这些问题)。他还对这项测试中得分很低的那些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他们更倾向于用脑海中最先出现的想法来回答问题,而不愿意费事去验证自己的直觉。这些人身上的系统2的监测功能往往较弱。那些遇到各种难题都跟着直觉走的人也易于接受系统1的其他暗示,特别是在冲动、不耐烦以及急功近利的时候,这些人就更易接受系统1的各种暗示了。例如,63%的直觉型受试者说他们宁愿这个月拿到3400美元也不愿等到下个月拿3800美元。而那些正确答出3道难题的人中只有37%持这样目光短浅的看法—希望能马上得到一笔钱,哪怕少些也可以。当被问到要想次日就收到自己订购的书愿意付多少钱时,在认知反应测试中得分低的人比得分高的人愿意多付一倍的价钱。弗雷德里克的发现表明,我们这场心理剧中的两个角色有着不同的“人格”。系统1是冲动、凭直觉的;而系统2则具备推理能力,它很谨慎,但对一些人而言,这个系统也是懒惰的。我们从不同人的不同特点中发现了相关性:有些人倾向于系统2,而有些人则更接近于系统1。这个简单的测试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惰性思考的特点

    「A1,激活经验」

    请举例说说你身边偏向系统1的人和偏向系统2的人,请用实例佐证。

                                 旅行:说走就走还是周密计划?

            今年五一破天荒地有三天假,孩子所在的补习班早早预定了研学活动,不需要父母陪同,这就意味着我可以拥有三天完全属于自己的假期啦!做些什么呢?我思来想去决定邀请朋友老魏一起出门骑行。作为骑行爱好者,我近来忙于工作和带娃,已经三四个月没碰过我的山地车啦!
           老魏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开始美滋滋地畅想到时候骑着车聊着天饱览湖光山色的场景。可是老魏大概没这么畅想。他几乎每天都要问问我:你计划的目的地是哪里?每天打算骑行多少公里?你确定是三天吗?路线有什么要求?是否邀请其他人同行?……而我的答案总是:不知道,没想过,随便,都可以……
            不过一个星期过去,我们俩都有些心浮气躁了。我也纳闷他为什么要把这事儿计划得那么周密——不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么?只是出行方式变了而已。而他不明白我为什么完全不花心思做计划:不做计划,信马由缰,怎么可能有效率?
            这其中,我是偏向系统1的人,不愿意调动思考能力,凭着一腔冲动横冲直撞;而老魏则是偏向系统2的,他会耐心谨慎地做好准备工作再执行。事实上,他从一年前就开始查看地图,计算行程,做体力和物品的准备;而今天,老魏带着他的“坐骑”前往杭州,开始他骑行大运河的旅程。愿他在计划与变化中一切安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RIA学习力」《思考,快与慢》第2天——RIA 0366丁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hhr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