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习惯,受益终生。
当自己有了孩子后,才发现培养一个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当孩子进入小学后,才发现孩子习惯的好坏与自己带娃的焦虑值和困难程度息息相关。
因为行为习惯的好坏与孩子在校的学习成绩、在学校的适应和快乐程度正相关。
经过学习知道了影响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因素是以下几点:
1.家庭环境。家里的人是什么样的行为习惯,孩子就容易养成怎样的行为习惯。所以,当看到孩子不读书、睡懒觉、东西乱丢乱放的时候,作为父母首先不是发脾气,而是需要更多的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行为给孩子做了示范。坏习惯都是模仿而习得的。
2.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背后,其实是对人生价值观的认知的不同。所以在一个家庭里很容易有爷爷奶奶是一种家庭教育方式,父亲是一种家庭教育方式,母亲是另一种家庭教育方式。一个行为到底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在不同的价值观下就会有不同的评价。如果一个家庭中的教育理念充满矛盾,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就会无所适从,不知道怎样才是好的行为,怎样才是坏的行为?自然也无法形成好习惯。还会形成双重或多重人格。
3.教育方式。教育上的急功近利会对养成行为习惯造成反效果,俗话说勤快妈养懒女儿就是这种反效果的体现。而同时教育方法上的单一,例如说一味的说教唠叨,同样也无法形成效果,唠叨多年的结果是,孩子把你的苦口婆心当成了噪音。
4.性格特质和遗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一点其实是对遗传和性格特质的形象说法。性格特质和遗传对于性格的养成,虽然影响占比不高,但是却不容忽视。慢性子的孩子和急性子的孩子,喜静的孩子和好动的孩子,火体质和寒体质的孩子,在相同行为习惯的培养上的方法就大不相同。
综上所述,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父母不断的提升认知和努力,才能够寻找到适合孩子成长的合适的方法,才能够达到事半工倍的效果。
做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父母,努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