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在清华大学,96岁的杨振宁教授作为清华物理系的“老朋友” 对“培养一流的科学家不太成功”的情况,提出三个问题。
对于创建一流科学家不太成功这件事,是不是有这个现象?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到底重要不重要,值不值得去研究?
这“三问”一出立马在神州大地上久久回响,击中了国人原本脆弱的神经,我们先来了解下杨振宁时谁?他凭什么能发出这“三问”。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52225/1cd189ad00e31492.jpg)
杨振宁,全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在统计力学和粒子物理学等领域有着非常大的贡献。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并于次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971年曾到大陆访问,1986年杨推动南开大学建立了理论物理研究室,97年推动创办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
杨振宁认为传统中国教育不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但现在中国的发展却非常需要动手能力强的人才。这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同时他也劝诫年轻人:相信博览群书的人更容易在研究工作中发现属于自己的机遇。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52225/bb3894f06c1cd6d1.jpg)
杨振宁教授的发问是继承和发展了钱学森之问,希望中国强盛之心表露无疑。
国内教育从改革开放以内就一直备受关注,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科学家多是留学回来的,这些留学派撑起了中国科学界的天空。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52225/d356900f6165783a.jpg)
在此,我们也不禁想问:国内为什么培养不出科学家?问题出在哪?
大家都怎么看,国内教育该怎么去变革才能越来越好?
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共同探讨
本文作者:拙愚道人
声明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