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肖冰波老师的一个小“妙招”

肖冰波老师的一个小“妙招”

作者: 采苓 | 来源:发表于2017-04-17 17:28 被阅读0次

肖冰波老师的一个小“妙招”

太原市第五实验中学 黄学敏

肖冰波老师的一个小“妙招”

当董卿的《朗读者》传遍大江南北,希望“朗读属于每一个人”的时候,肖冰波老师课堂上的课前5分钟“朗读”,早已是一种教学常态。她的每节语文课由学生个人单独或小组合作的五分钟朗读来开场。或深情低吟或慷慨激昂的朗诵,或历史千年或市井百态的故事,或生龙活虎或嬉笑怒骂的表演……对的,这就是肖老师的小妙招!“朗读”让学生的课堂学生做了主,不仅从始至终吸引着全班同学的眼球,更激发起他们参与课堂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能动性,还能有力提高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

试问:如果你就是一名语文老师,你这样上课吗?

——“没问题,但我只会选个别的课时这样来上,那么多教学任务我还需要去完成呢……”

——“我试过,但学生的能力差别大,只有个别人,后来嘛,就不了了之,付水东流去……”

——“这样的朗读真能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我看就是‘表演’课,不实用,尽整些虚的!”

国家督学、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这样说:“现在有些年轻教师确实少了些自己的妙招,也因此少了很多的魅力。一个老师如果什么招数都没有,要下决心练。一点一点积累,一年年锤炼,不断借鉴一些好的东西,慢慢就有一身的妙招了。”然而许多优秀老师的妙招,如果简单直接地“移植”到其他一些老师的课堂上,往往会“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来聊聊,肖冰波老师的课堂“朗读”为何能成为妙招!

一、辛勤坚持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1、朗读的内容使得学生必须根据教学进度在课前自主阅读,至少翻阅两本期刊,定主题,选文章,想形式,只有下够一番功夫,才不会在台上出糗,才能够精彩亮相。因此同学们获取文章的范围从鸡汤美文、网络小说,转向整本书;从教材中的一个章节,转向某个时代或某位作家的作品集和传记;从流行的文摘类期刊转向经典名著……渐渐踏上了精读深思、精选深析的阅读路径。

2、朗读的形式使得学生从单打独斗开始找寻“朗读合伙人”,或知己好友或同组伙伴,一个班每学年近200场次的朗读,“一个人一台戏”的独角戏形式是坚持不了多久的,同学们渐渐开始动起脑筋,变换出不少好形式。“我要找个伴儿”,“咱们小组一起上”,“和他们组来一次PK”,在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然少不了对朗读内容的再思考,再组织,再升华,同时走进了互助互利的阅读圈子。

3、朗读的效果使得学生从懒散犯难小试牛刀渐渐小有成就意犹未尽。半年不到的时间已经让全班同学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硬着头皮、大海捞针地四处乱找文章,到有的放矢、精雕细琢去选文章。一名名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们,渐渐喜欢上了讲台这方朗读的小天地,更不断收获着一次次的小成就,把自信心一点点地放大。从选择赏析到自主创作,开始养成了乐学会学的学习能力。

就是这看似不起眼,实在太普通的5分钟“课堂朗读”,同学们在日积月累的过程,真真切切体验到了“一分辛苦一分才”!

也许会有老师在想,“哦,是我没有坚持啊,那我就让学生天天上讲台,人人来朗读吧,这也没什么难的。”怎么说呢,这还远远不够!!

肖冰波老师的一个小“妙招”

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及平时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们朗读的兴趣。

肖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学习,无私奉献。在平时注重用正确健康的思想教育学生,并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行深深感染影响着学生。整洁大方是她的朴素形象,微笑待人是她的独特名片,文雅知性是她的魅力内涵。学生爱肖老师,更爱上肖老师的语文课,因为课上能聆听那触动心灵的美文,能欣赏如画如梦的美诗,能获得恍然大悟的理性之光,更能感知老师的一颗博爱之心,学生自然“亲其师,信其道”。

肖老师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站在“大语文”的高处,从“为学生的一生奠基”长远发展着眼,从小处入手,始终坚持“一课一得”。她了解学生,精心设计,要求自己通过关注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努力做到每生每课有所得,每生所得各不同,因此每节语文课都像一份因人而异定制的“营养文化餐”。她常有的放矢地及时点评,或要求“言之有物”,或建议“有理有据”,努力让朗读促成每名学生实实在在的进步。学生在老师的建议中尝到了成功的甜头,老师也欣喜地见证了学生各自不同的成长历程。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促进教学效果的落实。

肖冰波老师的一个小“妙招”

2、“评其文,树其人”,教师扎实的教学过程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们朗读的成效。

朗读表达与写作行文这两件事是心声之流露,思想之表达,如何能让学生做好朗读,以更好地促进写作,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肖老师是这样做的,从学生写作入手:一是严格要求,三批三改。从第一学期肖老师每次认真细致的批改,到之后逐步推行的同桌互评,小组轮批,每名学生的作文始终能够坚持至少修改三次,使得一篇篇习作不断得到锤炼,学生鉴赏与评价能力不断得到锻炼,也就自然而然有了选文、赏文的能力。二是因材施教,逐步提高。肖老师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甚至于对升入高中丝毫不了解议论文,作文怎么也凑不够字数的学生,她也要想办法帮助他们。

——“老师,我写议论文找不到论据?”

——“没关系,咱们一起在课本中找一找,这是立志的、这是爱国的……。好,找出来了,标出来,背下来。”

——“800字,我写不出来呀,老师!“

——“你先动笔写,写500字可以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写300字以内。”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肖老师都会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恰当指导、不厌其烦地引领他们走好写作训练这条路。渐渐地,修改能力具备了,能写够字数了,逻辑条理了,论据充足了,行文优美了,学生们的作文水平提高了,就这样“水涨船高”,课堂朗读的水平自然持续提高。

肖冰波老师的一个小“妙招”

3、“立其志,促其行”,教师诚恳的教学态度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们朗读的态度。

每名学生每年至少有4次课堂朗读的任务,而且从高一开始,坚持三年。学生们再有兴趣,仍不时有个别学生因惰性而懈怠敷衍。肖老师不会简单批评责难,以“威”治生,而是会根据一段时间内学生在朗读时出现的主要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示范朗读经典,吟诵诗歌;或者赏析文章,点评人物;同时在课下单独与学生交流,鼓励其静心阅读,专心学习,慢慢体会“大语文”的美,坚持完成任务并提高朗读质量。在2015年姚校长提出“学生做老师,人人上讲台”的理念与要求后,肖老师和她的学生们没有丝毫的紧张与焦虑,同学们争先恐后希望大展风采。学生们常常是讲前充分备课,课堂认真讲解,课后意犹未尽。

肖冰波老师的一个小“妙招”

有一次一名女生主讲外国小说,没想到其中一个观点引起了一些同学的激烈讨论,使得事先准备好的内容没有讲完。多遗憾呀,而且刚刚同学们的观点引发了她更多的思考,怎么办?她下课找到肖老师,要求再来一次,并有信心讲得更好。“好,加油!晚自习正好是语文,你来讲!”肖老师马上支持她。令人惊喜的是,这名同学充分利用时间,重新写好演讲提纲,再次审定观点,精心改进板书,在自习课上足足讲了40分钟。她在台上娓娓道来讲得不亦乐乎,同学们在台下聚精会神听得心悦诚服。在满堂彩的掌声中,她才心满意足地背起书包。她是一名走读生,并不需要上晚自习,平时早就到家吃晚饭了,但今天是真舍不得离开课堂呀!她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功感。更可贵的是,肖老师的每一名学生,渐渐学会了课后不断总结反思,感知了教师上课的不易和学生配合的重要,更认识到自己知识量的不足、阅读理解力的不深,从而激发起更认真地钻研课本知识,更有效地总结学习方法的内动力,有力地促进了语文成绩的提高,并融通到其它科目。学生收获的远远不只是语文课堂的知识,文化基础的积淀,还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的习惯,更收获了人文情怀的丰富,审美情趣的提升,有效提升了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探究能力,能够从众多优秀文章里“移植”了健康生活的理念、责任担当的意识、实践创新的冲动,并在社会实践中一一尝试印证,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当我拿起学生手中的《把栏杆拍遍》这本书,恰好翻到作者梁衡的这样一句话:“历史筛选出那些有贡献、有个性、占领了各个制高点的人,作自己进程的坐标。他们的名字或者代表一个领域的开拓,或者代表一段历史的进程,或者他本身就是一个海。他们可能是伟人、名人或凡人,但是他们所蕴藏的思想和人格的内涵,足够驾船撒网去作永远的捕捞。”想一想,我们太原市第五实验中学,只是一所普通的高中;肖冰波老师,只是一名平凡的教师;我们的学生,只是一个个无名的学子,但是我们这里的每一个人何尝不在一直努力向“制高点”攀登,何尝不在一直寻觅着“自己进程的坐标”。我们这里,有许许多多像肖冰波老师这样优秀的教师,有一批批求知若渴的学子!我们这里,有许许多多像5分钟“课堂朗读”这样的小妙招,有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课堂!这一节节开好头的课堂,一点点学生的“一课一得”,一次次5分钟的“朗读”,我们每一名师生都像是肖老师和她的学生们一样,认认真真在泛舟撒网,勤勤恳恳到学海捕捞,踏踏实实地做着良心教育!过去、现在与将来,一直如此!

肖冰波老师的一个小“妙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肖冰波老师的一个小“妙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hot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