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迟到、约会迟到、错过飞机......习惯性的拖延让他的人际关系,职场升迁都陷入了混乱。
这些也值一直是困扰我的现象,挥之不去,吃过好多亏,也下过无数次狠心,就是没有改掉,我也很好奇,我哪里来的支撑。让我在无意识中一直延续这个模式。
今天读了一文,似乎找到了根源。
总是拖延、动力不足?
新年伊始,我们很多人又开始制定各种计划了,比如全年读书计划,健身计划,旅行计划等等。计划总是满满当当,但到了年末一看,能完成的总是寥寥无几。
而致使计划流产的大部分原因都是——拖延。
好累啊,明天再看书吧!
下雨了,下次再去健身吧!
刷完这几集电视剧,等会儿就去上课~......
“明天、下次、等会儿”这样的词,已经成为了拖延者使用的高频词。
拖延症,和网瘾、社交恐惧症一样,已经成为蔓延在现代都市里的一种流行病。
我多次想过,这是为什么?
说起拖延,表现出来的都是对自己的深恶痛绝。
计划很多,但是并不能如自己所愿投入到复习中去,经常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干扰。
朋友聚会,安慰自己“一天不复习没关系”;
打一晚上游戏,安慰自己“这是适当休息”;
去旅行,安慰自己“旅行是早就计划好的”;...... 结果显而易见。
自己也一直活在对自己的指责里面。
这是很典型的拖延了。
一边拖延不做,一边有个声音在责怪自己。
心理学认为,很多人的拖延症来自于父母的养育模式,如果父母习惯压制,那孩子只能学会放弃。
比如我朋友,他从小到大不管做什么,父母都会在旁边喋喋不休:
学写字:“你的姿势不对,看我给你示范”
买衣服:“听我的,这件好”
考大学:“听我们的,报这个才对!”
房子装修:“我都已经帮你选好了”
找工作:“考公务员才是正途”
这种充满窒息感的干预让他不堪重负。
武志红老师说:
人生最大的噩梦之一是,身边有一个人,无论你做什么,他都要纠正一下。
并且,要你必须按照他的来,否则不罢休,一件小事的纠缠,都能发展到要你死或他自己去死的地步。
所以,在他意识到不管怎么努力,怎么选择都会被父母否定后,他发展出了拖延模式——在完成父母期待的过程中,他总会“想法设法”地把事情拖到最后时刻再来交差。
他的拖延症这种感觉就像是为了和父母的意志对抗。
头脑指挥不了身体,因头脑是父母的意志,身体才是自身意志。
于是,身体通过拖延,对抗头脑里父母的意志。
拖延,其实是自我保护的防御空间。
其实藏着做自己的渴求。其实是表达“我想说了算”的欲望。
弗洛伊德认为,自恋是一种精神能量,它可以驱动我们学习、改变、行动。
拖延,其实就是自恋发展受阻的一种表现。
自恋是人的根本属性,自恋不是错,而是要去认识接纳它,毕竟作为生命动力,需要是疏而不是堵。
原来身体和意志是近乎纠结和分裂的,才会拖延,虽不是本意。
了解了这一根源所在,不要再在上演给自己的孩子了。多疏,而不是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