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五一节,我赶回家和老太太挖田,挖了两个小时,两只手都是血泡,腰酸背痛,过了一个地道的劳动节!今年,老太太过生日的时候,我们3姊妹、姐姐姐夫加老爷子集体劝说下、利益诱惑下(每个人提前给买米钱)、暴(拔)力 (掉) 威逼下,老太太终于答应不再种田。今年五一劳动节不劳动,带爸妈去井冈山看看。
井冈山合影难得有机会带他们出来看看,老太太坐车晕车,一般不愿意出远门,来回的路上近六个小时,也是辛苦老太太。好在她儿子开车技术还可以,老太太神奇的没有晕车。路上一路聊天,听老太太讲她的往事,虽然没有什么波澜壮阔的事情,听完后确实让我感触颇深、感慨万千。老太太艰辛的一生,劳苦的一生,并不很大的身躯,经历了太多太多艰难困苦,却从来没有低头过、放弃过。
出生在1953年的她,刚五岁多一点,外公就因病去世,留下了6个孩子。妈妈排行老四,上面三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外婆一个人带着一串孩子,在哪个物质极度缺乏的年代,生活条件可想而知。记忆中,很小的时候开始投入农活之中,家里没有能力供她上学,也需要她在家里帮忙,照看3岁妹妹和不到2岁的弟弟。后面我听到老太太多次感叹,要是自己上学有文化就好了,可能就不会一直在农村。没有进过校门一天的她,从此就与劳动为伍,与辛苦为伴,力所能及的帮助外婆支撑这个家。她的吃苦耐劳、勤劳实在的品性在村里有口皆碑,大家说起陈家的老四,都是竖起大拇指!
7岁的她,赶上60年自然大灾害,连续三年的灾害,对于原本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物质缺乏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村里旁边的山上能吃的树叶、树皮、草根都被吃光,猪吃的人吃,猪不吃的人也吃。在那个大环境下,哪怕一天到晚忙到黑还是填不饱肚子,有人发明吃土,甚至发生吃人事件。这段饥饿的时段,也许没人愿意记起,也不需要讨论,对于处在新时代的我们更不能想像出。
自己筑修的大坝1966年文化大革命伊始, 13岁的她,为了争取更多的工分补贴家用,她参加了筑修大坝的队伍中。带上简单的行李,跟着同村人去到几十公里外的镇里,筑修大坝。这个大坝,全是用劳动力筑修。纯粹的土质大坝,没有钢筋水泥。住在大坝邻村的村民家,吃的是大食堂,每天很早就起床干活。肩挑背扛,竹簸箕、竹箩筐、锄头、单轮土车………原始的工具,单纯的人力。白天干,晚上继续干,每天十几个小时不停的劳作。才13岁的她,和其他成年人一样劳动着,累的经常哭(许多成年人也累哭)。现在回忆都说,那是最辛苦最累的劳动活。这个大坝一修就是三年,纯粹的土坝,我没有去看过,找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15岁的她,三年苦的不能再苦的修坝劳动,终于结束了。妹妹、弟弟都上学了,她已经没有机会走进校门,继续为外婆分担家庭的负担。她去了矿洞里挖矿石,用没多少肌肉的双手,钻进深黑的矿洞里,用女孩子的身体,从事着成年男子的苦活。挖矿的辛苦不言而喻,吃的住的可想而知,她一挖又是两年。
17岁的她,回到家,弟弟妹妹上初中,她无法接受学校的教育,学习文化知识。为了帮助外婆,她继续直起腰,走出家门,参加筑修另外一座大坝——青年电站。一辆大卡车,从村里将满满一车的劳动力运到几十公里外的大坝,又是住在村民家,吃大食堂,早起晚加班,每天十几个小时不停的劳动。经过劳动的锻炼,加上身体的成长,这次筑修大坝,没有哭过。一修又是三年,1976年,大坝主体工程完成,剩下就是发电机组的装配,妈妈修大坝时,经同村大姐介绍,认识了我爸爸。
1978年启用的电站,现在还在工作19岁的她,已经参加筑修了两座大坝,手上、脚上不知道抹掉了多少层厚茧,也不知道肩上背上经历过多少苦与累。她为什么要去参加筑修大坝,为什么这么小就去从事这么辛苦的劳动?答案太直白,也最直接:在家干活一天才8分工分,筑修大坝一天近30分工分。工分不是人民币,但却可以换粮食和肉、油。筑修大坝工分和在家的一对比,就知道筑修大坝有多么辛苦,也就知道她为家、为外婆支持了多少。
1976年,23岁的她,结婚,1977年冬天生下我姐姐。1979年帅帅的龙哥横空出世,吃奶吃到两岁。1983年,生下了妹妹。
从帮助外婆支撑家庭,到自己成家养育三个孩子,从年幼丧父开始到自己花甲之年,从来就没有好好休息过,一直在辛勤劳动,一直都在默默劳作。
劳动节,写写我家辛苦的老太太,说说勤劳的老太太。希望时光再慢点,老太太老的再慢点。祝愿老太太身体再健康一点,陪我再久一点。
五一节说说辛苦的老太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