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老家赶场的意思就是赶集,每逢2、5、8号赶场。到赶场这天街上很热闹,小时候最盼望着赶场,大人总会买一些吃的带回家。
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街上基本就是留守老人我在这个小镇上生活了差不多30年了,从以前的两条街变成现在的七八条街,街边的房屋也变成了楼房。有一条街始终保持着它的原貌。
河坝街—至今还保持着她的样貌,因为政府想保留她的历史痕迹但又无力承担维修费导致街边的房屋都有些垮了街上有卖小吃的,有卖种子的,有卖农具的,有剔头的,还有一个个看起来很有特色的茶馆。
孃孃包的汤圆个大料足,一口下去都包不住。凉粉也是自己手工做的,用料都是自家产的。 这个桥洞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个天然的做生意场地,它能遮风挡雨。茶馆是这条街的特色,基本赶场天都能满座,老板也随和得很。我外公就是这些茶馆的常客,两块钱的茶钱可以喝到老板收摊摊。几个熟人坐到一起可以摆一天的龙门阵,聊得高兴了打二两白酒,要一盘花生米,切一盘我们这的特色五香豆腐干,能吹到天南地北去。
他家的卤菜和腊肉是一绝,很多外地的朋友慕名前来品尝。 基本每个茶馆都有固定的客源,老板也很用心的对待每一个客人。剃头这项手艺不知道是否还能传承下去。
剃头师傅的摊摊就摆在茶馆门口,多是一些老人光顾,剃一个头5块钱。师傅都是几十年的老师傅,即使手抖得像得了帕金森也不会伤到你头皮分毫。都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这其中的打铁也快要失传了。
老庄稼人还是习惯用传统工艺打的农具竹编曾经是家家户户都会的手艺,现在会做的稀罕得不得了。
曾经竹编这个手艺能养活一家人。这条街叫河坝街,她看似杂乱无章却又井然有序,我无数次穿过这条街上学、放学。她见证了历史,也有可能成为历史。不管她是什么她都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