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场

作者: 黄会成 | 来源:发表于2017-12-07 23:22 被阅读0次

    场,湘东山区特有的名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会在何时消失。

    各个乡镇的赶场日期不尽不同,有逢阴历一、四、七,或三、八的,也有个别大镇两天赶一次。

    山区历来都有赶场的习惯,自家母鸡下了几个蛋,收了花生黄豆,地里正吃的芹菜,手艺人编的箩筐,都会背到场上去卖,换了钱也会买别人的。也有一些专门摆摊的生意人,大清早拉着板车,摆好摊位,端着米粉等待买主挑选。

    场上的商品无所不包,吃穿用度样样齐全,从水果蔬菜到五金刀具,光盘磁带到男女服装。

    来赶场的大部分是留守在家里的老人,有专程来买上家里日常用品,也有平时足不出村的,走上几里路到场上看看热闹,随手买上两件东西,会会旧未相逢的老友,找个角落闲叨就是一上午,到了中午再走回去。

    穿梭的人群总要在场上走上几个来回,时不时在摊位前看货询价,不急着选货,没吃早餐就来赶场的,就在早点摊上,吃上一屉刚出锅的包子,吃上一碗米粉,似乎进了一趟城里的大饭店,打着饱嗝继续在各个摊前穿梭。

    在场上不显眼的角落,一位老人坐在黝黑光亮的工具箱上,阳光从背后晒在老人身上,他手里摇动着补鞋机,补鞋机旁边挂着摩托车栓东西的松紧带子,随着摇臂的一圈圈转动,一针针扎透鞋帮子又缝上,时光流转,七十四岁的老人在场上已经补了四十年鞋了。

    在入场的道上,一位五十来岁的中年手里提溜着石棉袋,袋里装着一只竹鼠,被一群人围看着,人群里真正想买的只有几个人,这场交易却好像与在场的人都有关,时不时有人凑前打开袋子一看究竟。

    询价的终究出不了这个价格,买卖双方僵持不下,围观的众人似乎更着急了,非得看完这场交易再回家,一位与卖主年龄不相上下的男人,走上前说:“你们一人再让二十块,把这买卖做成了”,买竹鼠的男人从兜里掏出了两张红钞票,往卖竹鼠的人身上硬塞,卖竹鼠的男人似乎无奈的接过了钱,对折了两下放进了贴身的口袋。

    买主扎紧石棉带,放上摩托车走了,围观众人也就散了,只剩下一地踩扁的烟头。仿佛没有众人的参与,这桩买卖永远不会成功交易,尤其显出了众人围观的必要。

    时过正午,妇女都提着盛放满当的新式塑料篮往家赶,老人也提上一袋洗衣粉或是一点肉,主着拐杖离开了,人群稀疏了,再等上三五天过后同样的热闹再次聚集在这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赶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rs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