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一·二六】
余不耐学词,嫌其必依谱而填故也。然爱人有佳作。老友何献葵之长郎名承燕者,其《寿内》云:“纸阁芦帘偕老,欣欣十载于兹。算百年荏苒,三分去矣;半生辛苦,两个同之。弄杼秋宵,检书寒夜,常伴窗前月半规。惭相对,把青云稳步,望了多时。 今宵喜溢双眉,是三十平头设帨期。记去年寿我,一杯新酿;我今寿尔,一曲清词。尔本荆钗,我非纨袴,风味儒家类若斯。还堪笑,笑梅花绕屋,又放枝枝。”《春雨》云:“帘外轻寒傍晓多,试问鹦哥:春色如何?为言昨夜雨婆娑:红了庭柯,绿了檐萝。 流水茫茫卷逝波,春事蹉跎,花事蹉跎。寻芳休待楚云过,放下香螺,披上烟蓑。”《留须》云:“马齿频加,鹏程屡蹶,还容尔面添何物?丈夫欲表必留须,试问那个些儿没? 窥镜多惭,染𡙡谁拂,鬑鬑博得罗敷悦。从今但拟学诗人,闲吟便好将他捋。”咏《眼镜》云:“非关四十视茫茫,也欲借君光。自从与子,囊中相处,—鉴休亡。 谁为白眼谁青眼,相对总无妨。阅人世上,观书灯下,只怕心盲。”《吸烟美人》云:“吐纳樱唇,氛氲兰气,玉纤握处堪怜。脂香粉泽,分外觉清妍。岂是阳台行雨,刚来自十二峰边?阑干外,风鬟雾鬓,犹自绕云烟。 流连,怎禁得相思暗结,闲闷难捐?算消遣春愁,此最为先。怪底鸳鸯绣倦,停针坐,便尔情牵。恰喜有知心小婢,一笑递婵娟。”《无题》云:“遮遮掩掩,心下难抛秋一点。微露鞋尖,妾隔珠帘郎轿帘。 帘垂人远,只道西风吹不卷。风更风流,不卷帘儿誓不休。”记黄仲则有《禽言》断句云:“谁是哥哥?莫唤生疎客。”尖新至此,令人欲笑。
何献葵,即何廷模(生卒年不详),字献葵,号西舫,杭州人,乾隆十二年(1747)顺天举人,二十一年(1756)任江南如皋县令,二十六年(1761)离任。后官高邮知州、海州知州。袁枚好友。乾隆二十三年(1758),何廷模请通州府如东县盐商汪之珩,出资修缮位于如皋的原冒襄私家花园“水绘园”。
何承燕(生卒年不详),字以嘉,号春巢。何廷模长子,乾隆三十九年(1774)顺天副贡,官东阳教谕。清代词人,著有《春巢诗余》传世。
寿内,音shòu nèi,意思是给内人(妻子)祝贺寿诞。
纸阁,音zhǐ gé,意思是用纸糊贴窗、壁的房屋。宋·陆游《纸阁午睡》诗:“纸阁甎炉火一杴,断香欲出碍蒲帘。”
芦帘,音lú lián,意思是芦苇编成的帘子。唐·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诗:“来春更葺东厢屋,纸阁芦帘着孟光。”《水浒传·第十一回》:“林冲看见,奔入那酒店里来,揭起芦帘,拂身入去。”
荏苒,音rěn rǎn,释义:1、(时间)渐渐过去。常形容时光易逝。汉·丁廙妻《寡妇赋》:“时荏苒而不留,将迁灵以大行。”晋·陶潜《杂诗》之五:“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二回: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睛任变迁。2、蹉跎,拖延时间。唐·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隋文帝尝索梁陈事迹,察具以所成每篇续奏,而依违荏苒,竟不绝笔。”唐·王维《责躬荐弟表》:“贪冒官荣,荏苒岁月。”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今春拟归省,但荏苒遂又作罢了。”3、辗转迁徙。唐·杜甫《宿府》诗:“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明·何景明《别王秉衡御史》诗:“荏苒风尘千里别,江海六年思旌旗。”清·周亮工《送郭去问入燕》诗:“反惊君是北行人,荏苒烽烟六载身。”4、形容愁苦连绵不绝。宋·张炎《解连环·孤雁》词:“谁念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元·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蓬蝉鬓,蹙蛾眉,愁荏苒,泪淋漓。”5、柔弱,同“荏染”。晋·傅咸《羽扇赋》:“体荏苒以轻弱,侔缟素於齐鲁。”元·无名氏《翫江亭》第二折:“良辰晓雾浓,美景韶光丽,草茵轻荏苒,则他这桃李任芳菲。”
弄杼,音nòng zhù,本指织布。后也代称织女星。杼,织布的梭子。语出《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唐·王损之《曙观秋河赋》:“远想牵牛,渐失迢迢之状;遥思弄杼,无闻轧轧之声。”
检书,音jiǎn shū。意思是翻阅书籍。唐·杜甫《夜宴左氏庄》诗:“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半规,音bàn guī,意思是半圆形。有时借指太阳或月亮。南朝·宋·谢灵运《游南亭》诗:“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宋·杨万里《海门残照》诗:“万里长江白,半规斜日黄。”
稳步,音wěn bù,释义为步履平稳地行走。比喻有把握地按一定步骤进行。宋·秦观《满庭芳·咏茶》词:“娇鬟宜美盼,双擎翠袖,稳步红莲。”又如:稳步推进。
三十平头,意思是三十岁整。三十,在此指三十岁。《穀梁传·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南朝·梁简文帝《戏赠丽人》诗:“自矜心所爱,三十侍中郎。”唐·崔灝《赠王威古》诗:“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平头,一般指普通、平常(人):平头百姓。用在数字前后时则表示整数,如平头二十。宋·韩元吉《读周瑜传》诗:“年来三十过平头,笑却周郎却自羞。但得小乔歌一曲,未须辛苦向荆州。”
设帨,音shè shuì,古礼,女子出生,挂佩巾于房门右。《礼记·内则》:“子生,男子设弧於门左,女子设帨於门右。”郑玄注:“帨,事人之佩巾也。”后用以指女子生辰。明·李开先《哭幼女招弟》诗:“设帨旧居秋草满,埋香新塚暮云横。”清·戴名世《凌母严太安人寿序》:“七月某日为吾母设帨之辰,盖年臻八十矣。”帨,佩巾。古代女子出嫁时,母亲所授。用以擦拭不洁。在家时挂在门右,外出时系在身左。《诗·召南·野有死帨》:“无感我帨兮,无使帨也吠。”毛传:“帨,佩巾也。”
枝枝,音zhī zhī,释义:1、树枝,如:枝枝杈杈,枝枝丫丫。2、每一枝。如:一树花开,枝枝鲜艳。
庭柯,音tíng kē,意思是指庭园中的树木。晋·陶潜《停云》诗:“翩翩飞鸟,息我庭柯。”唐·贯休《春寄西山陈陶》:“堑水成文去,庭柯擎翠低。所思不可见,黄鸟花中啼。”
檐萝,音yán luó,意思是攀爬到屋檐上下的某些爬蔓的植物,如女萝、茑萝、藤萝等。清·王策《倦寻芳·药房》词:“焉用文之,篱槿檐萝聊葺。”清·陈洵《琐窗寒·寓斋闻落木》词:“甓藓雕霜,檐萝扫月,叶吹重听。匆匆梦转,改尽绿阴门径。”
楚云,音chǔ yún,释义:1、楚天之云。《晋书·天文志中》:“韩云如布,赵云如牛,楚云如日,宋云如车。”2、比喻女子秀美的发髻。唐·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诗:“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元·乔吉《水仙子·赠姑苏朱阿娇会玉真李氏楼》曲:“合欢髻子楚云鬆,斗巧眉儿翠黛浓。”明·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髩軃楚云鬆,懒对妆奁。”
香螺,音xiāng luó,释义:1、海螺之一种。明·屠本畯《闽中海错疏·介部·香螺》:“香螺大如瓯,长数寸,其揜杂众香烧之,使益芳,独烧则臭。诸螺之中,此螺味最厚,《本草》谓之甲香。”清•朱彝尊《闽中海物杂咏七首·其二·香螺(戊寅)》:“鳆(音fù,即“鲍”)魚虽言美,只供汉贼餐(自按:莽操俱嗜此)。讵若香螺洁,日上先生盘。”2、指香螺卮。指香螺壳制的酒杯。《西京杂记》卷一:“赵飞燕为皇后,其女弟在昭阳殿,遗飞燕书曰:‘今日嘉辰,贵姊懋膺洪册,谨上襚三十五条……青木香,沉水香、香螺卮。’”
烟蓑,音yān suō,意思指蓑衣。唐·郑谷《郊园》诗:“烟簑春钓静,雪屋夜棋深。”宋·苏轼《满庭芳·蒙恩放归阳羡复作》词:“青衫破,群仙笑我,千缕挂烟簑。”元·耶律楚材《和抟霄韵代冰陆疏文因其韵为诗》之十:“闲卧烟簑春梦断,不知潮起没青林。”清·宫鸿历《长安午日》诗:“南州五月鲥鱼美,小买烟簑棹五湖。”
马齿,音mǎ chǐ,本义是马的牙齿。由于马的牙齿随年龄而添换,所以看马齿便可知道马的年龄。《谷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后为自称年岁的谦词。北周·庾信《谨赠司寇淮南公》诗:“犹怜马齿进,应念节旄稀。”
鹏程,音péng chéng,比喻美好、远大的前程。传说我国古代有一种鹏鸟,是一种名叫“鲲”的大鱼变成的。它的背长达几千里。每年六月,它都要飞往南海的“天池”,它把翅膀一拍,天池的水就被击起三千里的浪花。它乘着旋风,一下子能飞越九万里的高空。一些小鸟很不理解地问它:“你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以外的天边呢?”后来,人们就根据这个故事,编了一句成语“鹏程万里”,用来比喻前程非常远大。唐·唐彦谦《留别》诗之一:“鹏程三万里,别酒一千钟。”宋·道潜《次韵孔天瑞秀才见寄》:“来岁如今好时节,看君高步蹑鹏程。”清·唐孙华《喜夏重捷北闱》诗:“才大共怜淹骥足,兴阑初送上鹏程。”
染𡙡,音rǎn měi,犹“染美”,意思是染黑须发而变得美丽。𡙡,音měi,“美”字的异体字。
鬑鬑,音lián lián,释义:1、须发稀疏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陌上桑》:“为人洁白晳,鬑鬑颇有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姊妹易嫁》:“私计女髮鬑鬑,应为显者笑,富贵后当易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五姨)看见苟才的鬑鬑鬍子,十分讨厌。”2、喻草木稀疏。清·李慈铭《星秋梦》:“那莽天涯是鬑鬑乱树带平烟,傍着个俏湖山粉画儿周垣。”2、须发长貌。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一僧坐北牖上,其面横阔,鬚鬑鬑如久未剃。”清·张德彝《随使法国记·燹后巴黎记》:“外国男子二十余岁,髭鬚渐生,例不芟剃,听其鬑鬑。”
罗敷,一般指秦罗敷,中国古代邯郸美女。大约生活在汉末至三国时期。出生于邯郸市三陵乡姜窑村,父亲秦敏能歌善舞、颇有文才,后参军殉国。母亲是附近黄窑村张门之女。罗敷兄妹三人,哥秦宝、姐秦莲,罗敷小名小英。后嫁给王仁为妻,蚕桑为生。她忠于爱情,热爱家乡、热爱生活,是古赵邯郸美女的代表。她的故事被广为传颂,为乐府《陌上桑》的主人公,在《孔雀东南飞》中代指聪明貌美的女子。《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一首乐府诗,属《相和歌辞》。又名《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这首诗第一段,写秦罗敷的美貌;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罗敷的美色,向她提出无理要求;第三段,写罗敷拒绝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风格和喜剧性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个既美丽坚贞,又聪明的采桑女子形象,洋溢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民间风情,同时也反映出汉代贵族官僚仗势调戏民女的社会现实。全诗情节逼真、语言华丽、形象生动,虽经文人修饰加工,仍体现出浓烈的民间歌谣风味。本条诗话中“鬑鬑博得罗敷悦”句,是因为《陌上桑》中,罗敷夸自己的丈夫“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
氛氲,音fēn yūn,释义:1、指阴阳二气会合之状。《魏书·孝文帝纪上》:“天地氛氲,和气充塞。”2、盛貌。《文选·谢惠连<雪赋>》:“霰淅沥而先集,雪纷糅而遂多,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李善注引王逸《楚辞注》:“氛氲,盛貌。” 3、云雾朦胧貌。唐·陈子昂《入东阳峡》诗:“仙舟不可见,遥思坐氛氲。”唐·卢照邻《长安古意》:“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4、指浓郁的烟气或香气。唐·温庭筠《咏寒宵》:“话穷犹注睇,歌罢尚持颐。晻暧遥相属,氛氲积所思。”5、比喻心绪缭乱。唐·高适《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诗:“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阳台行雨。典故,《高唐赋》中同楚王交欢的巫山神女自称行云行雨于阳台之下。阳台行雨,表现男女欢会之情。《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因用“云雨”指男女欢会。唐·刘禹锡《巫山神女庙》诗:“星河好夜闻清珮,云雨归时带异香。”
十二峰,音shí èr fēng,亦作“十二峯”,释义:1、指川(今为渝)、鄂边境巫山的十二座峰。峰名分别为: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唐·李涉《竹枝词》:“十二峯头月欲低,空聆滩上子规啼。”前蜀·李珣《河传》词:“朝云暮雨,依旧十二峰前,猨声到客船。”明·何景明《竹枝词》:“十二峯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 瞿塘 。”2、曲牌总名的一种。属南曲南吕宫,以由《三仙桥》、《白练序》、《醉太平》、《普天乐》、《征胡兵》、《香遍满》、《琐窗寒》、《刘泼帽》、《三换头》、《贺新郎》、《节节高》、《东瓯令》十二只曲牌组成,故名。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更有以十数曲串为一曲,而标以总名,如《六犯清音》、《七贤过关》、《九回肠》、《十二峰》之类,更觉浑雅。”
捐,音juān,在此的意思是除去;废除。《史记》:“捐不急之官。”又如:捐甲(脱去铠甲);捐阶(除去阶梯);捐除(废除;消除);捐书(废书不读)。在本条诗话中“难捐”的意思是“难以去除”。
黄仲则,即黄景仁(1749—1783),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四十六年(1781)被任命为县丞,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黄景仁诗负盛名,和王昙(字仲瞿,1760—1817)并称“二仲”,和洪亮吉并称“二俊”,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
尖新,音jiān xīn,释义:1、意思是新颖;新奇。《敦煌曲子词·内家娇》:“善别宫商,能调丝竹,歌令尖新。”宋·晏殊《山亭柳·赠歌者》词:“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元·刘祁《归潜志》卷三:“(刘勋)平生诗甚多,大概尖新,长於属对。”2、形容幼叶初萌。宋·周邦彦《蝶恋花》词:“粉薄丝轻光欲透,小叶尖新、未放双眉秀。”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