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灿星河,遥望无遗。无边的黑幕闪烁着璀璨的明星,就像千里之外的那片光芒,那个让人心安的地方——家。
年少不知愁滋味,小小的世界里,家是巢,亦是囚笼,稚嫩好奇的心灵,向往自由,向往求知,向往远方。于是,在某一年的某一个平常的日子,我们带上自己的梦想和激情,离开了那个叫“家”的地方。
在小小的不懂事的我们眼里,离家成了一种很酷、自由、放飞自我的行为。那时的我们,崇尚自由,不喜拘束,认为“家”就是对我们的束缚。我们努力挣脱,就像毛毛虫拼了命的要破茧而出的模样。是的,后来的我们,终于挣脱了茧,离开了家,向着与“家”相反的梦想,一路在追逐,一路在朝圣。
终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来来往往,走走停停,辗转数地,尽是他乡。年少轻狂时,我们都做着同样的梦,在梦里前行。怎奈偏信,心有不甘,欲求不满。我们一路孤独,一路心伤,渐行渐远。我们忽略了太多太多的同时,同样的也在不停地失去。
一路走,一路丢,我们终应了此句,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他乡融入不了灵魂,故乡安置不下肉身,从此便只好漂泊,从些便有了乡愁,有了牵挂。
无眠的夜晚,喜欢伴着凉风,倚在泛绿的栏杆上,极目远眺远方的星空。周遭一片漆黑,偶有风吹带起树林叶子的沙沙声。每每此时,总是能想起“月是故乡明”这句话。
越发临近过年了,却感觉没有了儿时年味的热闹、隆重、热烈。那时的年味儿,是期盼,是热闹,是温情。对联,是不能马虎的;腊鱼腊肉,是一定要吃的;春晚,是必不可不看的;还有那起起伏伏响彻天际的烟火鞭炮声……
而现如今,似乎有什么东西变了味。走在小区里,看不到多少过年的欢喜气。儿时过年才能享用的美食,也失去了他的“特权”,平时想吃就能吃到。唯有空荡荡的大街,提醒着我们,春节到了,大家放假了。
这也许并不能说明什么,社会在不断变化,人的心人的情人的习惯人的愿景也发生了变化。而经历了一些事后,我们相对以前更适应这个社会。
很多人念旧,怀念过去美好的时光,我也如此。不过这并不是说想回到过去,只是许多东西再也回不来,而过去也只剩下回忆...
喜欢温暖的阳光,喜欢温暖的事,喜欢温暖的人,喜欢读温暖的句子,喜欢记忆温暖的事。或许是人生匆忙,现实世界并不总是温暖的。
生活的路是那么不尽相同。有人说对一个人或城市的留恋,是留恋那的人和事。那对儿时的童真、趣味的留恋呢?同样更多的是留恋沉淀在那个时期和那段时光中自己最美好、最朴实无华的年华吧。
快乐不是因为得到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生命的乐趣是要自己去寻找,去发现,去接受,去感恩,去珍惜。
冯骥才说,临近过年,中国所有的城市乡村,都变成了情感磁场,把出门在外的人吸引回家。年味,不是物质的丰盛,而是亲情的盛宴,千里迢迢赶回家,不为了那一顿饭,而是一次亲情的朝圣。
现在,春晚的收视率持续走低。而春节,大家需要的,是一个不用烦心工作,安安静静聚在一起的机会罢了。不再需要爆竹声中一岁除,只需安安静静细水长流;不需腊鱼腊肉迎新年,只需平平淡淡才是真。你可能会质疑那怎么能算过年?的确,喜庆,热闹才是过年的主旋律,然而,家庭、归属感才是过年的核心。
家是一言难尽的一个字,更是千言万语难倾难诉的情。心在,爱在,牵挂在;你在,我在,祝福在。有家的地方就是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