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选择了心理学之后,知道的人都会神神秘秘地说:“你们会催眠的吧?”“你能不能看出我心里想的是什么?”“要小心哦,学心理学的自己也会患上神经病的!”
之前在一个群里聊天,谈到我是学心理学的,群里就一下炸开了“那你现在应该都知道我们大家的性格了吧?”“怪不得我觉得你气息沉稳。”
我哪像是个心理学学生呀,俨然就是一个神婆。
当我和朋友说最近看论文看得很辛苦的时候,他们会问“心理学的论文都是什么呀?”
当他们得知我每天在实验室里的时候,他们会问“你们也需要做实验?”
人们总会觉得学数学的可以口算几十位相乘,觉得学语言的就应该毫无障碍看剧不用字幕,心理学也是一样,应该要有一些常人所不能拥有的技能。
但是事实上,心理学这种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东西,虽然激起了大家的兴趣,但是这可以说是建立在不曾深入了解它研究什么,仅仅是凭借舆论产生的热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我觉得正是因为我们的好奇,不仅对自己好奇,更多的是想要探索他人的内心。
东野圭吾笔下的汤川学说:“人心也是一门科学,而且极为深奥。”
我们的每一个行动,每一个想法都有产生的原因。我们的喜怒哀惧,我们的自相矛盾都可以有据可循。这就是心理学的乐趣所在吧。
那么,我学心理学这三年来,心理学究竟带给了我什么呢?
02
用理性的角度看感性的世界。
心理学可以有很多理论和概念来解释一些日常的现象。
每当有什么网络热点的时候,知乎上就总会有人提问“XXX反映出了什么心理现象?”这也是我们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
我们说“这是个看脸的世界”,这可以无关肤浅,无关轻浮,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就指出了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以及有很多的实验也表明人们倾向认为颜值高的人能力更强。
还有网络上的撕逼,虽然一直强调的是国民素质,但这也可以是“去个性化”的解释,因而网络的实名化也许会改善这些情况。
这些理论,都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当你真正去追溯这些理论的来源的时候,他们都有着实验数据的支撑。而也正是这些实验法、统计学,这些理性的存在,使得心理学可以更加为人所知。
03
用平等的眼光看不同的人群。
我从小就是个内向的孩子,而且一直以来也为此感到困扰和自卑,觉得自己不如那些可以在舞台上又唱又跳的孩子优秀。
相信除了我以外有很多人也是这样觉得。
但是当学了心理学之后,会发现,内向和外向没有什么优劣,不同的性格都可以有自己的优势;课堂上坐不住的小朋友也许不是故意的,只是注意力缺失;悲观的人也有强于乐观者的地方,哪怕不是那么明显……包括在心理咨询时候的追溯,其实那些怪异的举动都是有原因的。
人与人之间当然有差异的存在,但是这些差异并不是为了区分出我们的优劣的。没有什么人一无是处,也没有人十全十美。
04
用他人的眼光审视真实的自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给自己贴标签。
把自己的偶尔的完美主义解释为强迫症,把自己疲于应付社交定义为社交恐惧,把自己的懒惰说成拖延症,自己无心学习却说这是注意力缺失。
但事实上,这些病症本身都是深深困扰着他们的患者的。这些心理疾病不应该成为躲避的借口,更不应该因为大众的自以为是而对真正的患者冷嘲热讽,造成更大的伤害。
应该从一个客观、准确的角度来自我剖析并且将这种正确的概念传播出去。
05
虽然入坑之后发现,心理学像很多人提醒我的一样没有那么有趣,有很多理论,很多我并不擅长的记忆。但是我依然觉得这门学科充满了神秘。人,作为最聪明的生物,有理由和义务认识自己,而心理学,也是艺术和科学的完美结合,有艺术的美也有科学的严谨。我不遗憾也不后悔入这个坑。
所以现在,我想做这样的事情,写一些大多数人不知道的心理学。如果坚持看到这里的各位,有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在评论里告诉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