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天的家庭美育工作坊是从过往对美和艺术的诠释开始的,大家一个个的分享自己的选择并加以阐述,给这些诠释赋予了近在身边的灵气。我选了木心的“美就是快乐”,喜欢它的简洁,快乐即美,家庭美育应当是快乐的。
分组、制作个人艺术名片,很体现个人风格。彩墨环节色彩飞舞,纸沾、笔甩、水喷……我们小组调出的色彩:

一直记得大非老师在讲个人艺术史时说的一句话“家庭美育实质是一种关系”。这能提醒我们在家庭践行美育过程中所应时刻把握的内涵。对于一般家庭而言,比之艺术本身,更应重视艺术学习过程中的教育意义,这个教育意义体现在一种高质量的陪伴。大非老师还提到业余是自由的、幸福的,这个很有意思,给家庭美育提供了可无限自由发挥的空间。
亚楠老师在艺术教育的“艺术审美、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创作”中提到,国内目前因为更多的聚焦在创作环节而导致过度的追求成果的儿童艺术教育。审美缺失,缺少一种正确的批评思维模式。批评不应是情绪的发泄,而应是对观察发现的陈述。艺术教育的核心是直接的连结,对作品探究式的解读。
自然有大美而不言,自然是最本真的艺术。

亲近自然是人的天性,自然里的人神采轻松又灿烂。

鞋府、自然婚礼……下午自然游戏、大地艺术环节收获了很多欢笑。仍然记得拾捡自然物时的自在,望着大家堆积在一起的自然物,心里满是收获的喜悦。
我们喜欢那棵树的影子,于是它在我们心里就有了它色彩:

那天晚上北京与外地的朋友一起晚宴聊天,流水转盘,一个个介绍着自己的经历,很是满足了彼此的好奇心,彼此印证又彼此鼓励,收获在各自的心里。
亚楠老师让大家表达出对时间的理解。于我,时间只是对物质变化及运动过程的一种连续呈现,物质死寂则时间与之无意。我们的身体无时不刻不在代谢,我们的意识无时不刻不在运转,个人时间的意义是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生命的经历与体验来赋予的。
大家对“家庭美育时间”的解读是每时每刻,“家庭美育时间”不是专门留出来、找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状态、一种情绪。
如何取得其他家庭成员对家庭美育的支持?不指责、不用试图改变别人,做好自己,只要不阻碍就好。
对于“做好自己”,之前也常听常说,这次忽然觉得对于“做好自己”这句话大家可能基本都认可,但真正实行起来,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方式、效果还是会不一样,最终还是会落到个人的经历、教养上。何谓做好自己?如何做好自己?每个家庭或许可以一起探讨一下需要遵循的一些家庭行为守则。一家人一周坐一起讨论一次,本身就是很好的事情。
一根线、一幅画、连结你我他,欲罢不能的线条瑜伽,运笔越慢心底越静,笔尖宛若游走在心尖上……

各组精心准备的亲子艺术嘉年华,现学现用,食用调料作画、叶子脉络印染、微观视物观察……五彩斑斓亦丰富有趣。我们这个是人气最少的景,也有很赏脸的小朋友。

学间三日、世上一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即使离开,也依然是同路人,何况还有一个共同的网上美育社群。执手相别:走好!回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