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记忆中就是吃汤圆,北方朋友吃饺子。但是今年的冬至却感觉尤其的盛重,朋友圈各种冬至聚餐,显得我尤其的孤单,翻开微信,想找个人出来聚聚,却不知该找谁。 这个城市,朋友就那么几个,平常也很少联系,时常觉得自己很是孤僻。或许是积压了些许的负面情绪加之朋友圈的各种欢快,自己则更加的失落。
对象在工地,基本每天都要上班,他们项目部经常有聚餐,今天也不例外,他又叫我去他们项目部吃饭,一方面,比较丰盛,一方面一群朋友可以聊聊天。而我总不愿意坐个四五十分钟的车去聚聚。我虽是吃货,但是对聚餐比较固定的菜式没兴趣;另一方面,我始终觉得,他的同事朋友聊聊天,并不是我的朋友,我并不融入。也因为此,我经常被说孤僻,总是在大家相聚狂欢的时候,我偏偏一个人把自己关家里。可能我就是孤僻吧,但是我却渴望我自己的朋友圈。无奈的大学在省外读书 好闺蜜都在各个省份,而研究生的朋友多在北上广。家人又在另一个城市以及老家,时常感到孤单并因此心生厌恶。。。
总是会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会想很多往事,想起以前很多事情。想起了初中,高中,大学等等
不知道有没有90后会有我这样的经历,小学就过上了寄宿的日子。当时自己背米,背菜,菜一罐吃半周,周三家人会寄一罐新菜,所以每周三早上基本都没心思上课。米饭就是自己带个饭盒,洗好米放在那,有阿姨蒸好。那时候最怕的就是洗饭盒和找饭盒了,洗饭盒是因为人太多总要排队,而且个子小,总被人插队。而找饭盒真的好难找噢。每周天都要背着米啊,菜啊走个近一个小时的路才能到学校。记得刚寄宿的时候,经常周一望着天空都会流泪,早自习读出声音也会流泪,也不知道为啥,眼泪完全止不住,可能是想家吧。想想当时还挺艰辛的,但是却也乐在其中,因为寄宿交了很多好朋友。
因为五年级开始就寄宿,所以我的生活技能基本都是从朋友那里学到的,成长过程中很少与家里人沟通交流,只是知道彼此关心着对方,默默关心的那种。也可能是这层原因,我因此时常感到孤单,我挺羡慕身边的朋友在很多事情上有父母出谋划策,但是我基本跟父母就是报喜不报忧,因为很多事情他们也不懂,徒增他们的烦恼。我想我的父母也是只跟我报喜不报忧吧。虽然是这样,但是却两件事让我很感动 至今时不时记得。一件事情是,初中的时候,家里养了猪,家里人把猪杀了卖了,一般会留下猪头,猪头肉煮了会请村里人来吃,但是那一年,我奶奶却把整整一个猪舌头煮了全部给我,那周三,我收到整整一保温桶的猪舌头。我已经不记得当时收到猪舌头时候有没有什么感动啥的,但是我现在却时常会想起这件事,一想就很感动,就会想抽个时间回老家看奶奶,真的。。。还有一件事是,有一年生日,我爸竟然特地买了一袋水果来学校给我过生日,要知道我们以前可是没有过生日的,顶多吃两个鸡蛋吧。我爸虽然看着严肃,但是却总给我惊喜,高中的时候,他去山里摘了野生猕猴桃,寄了一大麻袋到县里给我,可能那也是所有的吧。小时候很依赖妈妈,但细细想想,却对我爸做的一些事情感到很感动,可能是稍微长大些了吧。。
因为今天比较失落,竟然一个人来了学生街,虽然不是我的学校,但是我想学生街应该都差不多吧,至少吃的都很多吧。果然,吃的真多,只是我就一个人,下车第一眼看到牛杂,吃了一碗牛杂后就再也吃不下其他东西了,只能瞎晃悠,看着各种小吃,看着好多手牵手的学生们,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和闺蜜们,很怀念。。。
希望此后我不再孤僻,不再孤单吧,想朋友,想家人了,停下流水账的记事(毕竟高中作文都是倒数,真的文化水平有限)继续晃悠吧。。。
冬至杂想 冬至杂想 冬至杂想 冬至杂想 冬至杂想
冬至杂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