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随烦恼

大随烦恼

作者: 娟娟呀 | 来源:发表于2019-06-12 16:10 被阅读0次

    每个人都有他个自的烦恼,在这个世间,不管是跟别人在一起,或是独自生活,都会有烦恼生起来。佛法说,众生的烦恼无量无边,数也数不清,2019年6月9日共修了20中随烦恼中的八种随烦恼:不信、懈怠、放逸、失念、不正知、惛沉、掉举、散乱。这八种烦恼是随逐六种根本烦恼而生起的性质沉重,有称做大随烦恼。


    1.不信(不信善法)

    所谓不信,就是不相信。不相信三宝、佛法如四圣谛等道理。这里讲的不信并非怀疑,而是一种习惯;这个习惯造成他不愿意听闻、不能接受、不想去相信佛法道理。如果有信善根的人,一听闻佛法立刻相信。而不信者的不信是一种烦恼、业习造成的。为什么呢?因为他在过去世熏染,形成了这个习惯。如果一个人过去世经常听闻人是被上帝创造的道理,习惯了,如果今生你跟他讲人不是被创造的,人是因果轮回而来,他就不信。这都是业障深重、逃避现实的表现,但无论你是否相信与接收,这不是释迦摩尼佛制定的,是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有不信烦恼的人很难相信佛法的道理,就会“天不怕地不怕”,去贪污、诈骗、去做各种各样的坏事,感召各种了更多的痛苦。因此,了解生命轮回与因果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以后,才能懂得思考,才能未雨绸缪,提前为来世做些准备,以免将来的痛苦。

    2.懈怠(懒散无进取心)

    对这八种大随烦恼平时一直都在作用,其作用力很强,我们习以为常,因此都不知道它们的存在,唯有当在静坐时,心平静了,才比较容易看得清楚;反之,小随烦恼在平时就观察到,一般上,静坐时是不会生起小随烦恼的。为什么呢?因为一般上人们会安排在一个比较安心的场所修持或静坐,在这样的环境下,小随烦恼就没机会生起。但是无论你在多安心、多平静的地方,大随烦恼都有机会滚出来,可见其作用力之强。已做、未做的善事不努力去做,就是懒惰。一般人累了休息,并非懈怠。此处的懈怠是指在修行上你已经做的善事,不继续做,还没有做的善事,也不去做。站在修行的角度来看,你对所修的法门,经常做了,不想再继续做,这就是懈怠的心理。一个懈怠心很严重的人,在修道的过程中最爱休息。比方说,念经二小时,懈怠的人念了一小时就休息了;静坐一个小时,懈怠的人静坐了十五分钟,认为够了,就去休息。佛教非常反对懈怠,因为懈怠和六度里精进是对立的。在这短暂的人生里,如果还要懈怠,怎能拨苦得乐、超离三界呢,所以一定要知道轮回的痛苦,从心里升起寻求解脱的愿望,对治懈怠。

    3.放逸(任性妄为)

    没这八种大随烦恼平时一直都在作用,其作用力很强,我们习以为常,因此都不知道它们的存在,唯有当在静坐时,心平静了,才比较容易看得清楚;反之,小随烦恼在平时就观察到,一般上,静坐时是不会生起小随烦恼的。为什么呢?因为一般上人们会安排在一个比较安心的场所修持或静坐,在这样的环境下,小随烦恼就没机会生起。但是无论你在多安心、多平静的地方,大随烦恼都有机会滚出来,可见其作用力之强。有约束自己心念,放纵它,无法警觉烦恼的生起;在贪嗔痴等烦恼的左右下妄念纷飞。比如你很喜欢听歌,在诵经时,耳朵却注意外头声音,听听看有没有什么歌声。即是你心中贪爱歌声,放纵自己心去贪、让心去做它喜欢做的事;或者你在静坐,心一直想喝咖啡,想着,想着……就起身去喝,这些都是放逸在做怪。放逸的心理驱使我们去做心里喜欢的事情,而不是去做修行的事。因此,我们要小心,甚至于有些修行人很喜欢看佛经,在打坐时,心受不了,想看佛经,那也是放逸。

    4.失念(失去正念)

    什么是正念呢,比如修无常候,无常的念头非常清晰时,修行的时候所镜缘一直在心里很明显‘很清楚,都叫正念。失念就是突然忘记刚发生的心念,不自觉地转去别的心念了,又比如观想一尊佛像,你观想佛的头,就忘了佛的脚;观到脚,就忘了头;更甚者是整尊佛像都不见了;或者有些人念佛号,心不在焉,本来念的是“南无阿弥陀佛”,忽然间念出“南无地藏王菩萨”来还不知,这些都是失念。意思是说,你不知道、不记得现前的心念,而转换去别的心念。

    5.不正知(知见不正)

    正知是指通过观察,清楚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不正知,就是做事情的时候根本不思考、不观察,随随便便、愚痴盲目。这必然导致烦恼。不正知不仅是烦恼的来源,还是犯戒的四种因素之一。我们做世间事,有需要观察、抉择,这非常重要。

    6.昏沉(心思糊涂)

    对于现前的境界,心中迷迷糊糊不清楚。昏沉严重的人在打坐的时候,没一下子功夫就神志迷糊,昏昏欲睡,对于眼前的事,不清楚,不知道。不但如此,这种人一旦闲着无聊,就想睡了,一旦有事情做,就特别精神。比如一个人闹昏沉烦恼时,你跟他聊天,他跟你谈到津津有味,但是你叫他静坐,他坐不久就要睡觉了。如果是很疲倦, 身体受不了,想睡觉,这不是昏沉,应该休息。

    7.掉举(心思浮动)

    "掉"是回忆过去,"举"是拿出来想。掉举是回忆过去的事。掉举重的人静坐时,就回想一些事。比如你有一个女朋友,你一静坐你就想起她;或者你很喜欢买万字票(六合彩),一静坐就有些号码就涌现。这是一种习惯,整天回忆你喜欢的事情而执著它。没有定力的人有掉举,有定力的人也会掉举,即修禅者进入初禅后,本来进一步可以进入二禅,他对初禅掉举的心就拉他回初禅,这是修禅者在禅定中的掉举。

    有些人认为自己念佛念得很好,但是他不知道自己在掉举,为什么?这是因为他掉举的心在念佛。比如一个人在念“南无阿弥陀佛”,我限定他十五分钟不要念,看看可以吗?喔!他做不到,一坐下来就非念不可,这就是心不能做主,是掉举的烦恼在做主。所谓修行,是我们要我们的心做什么,它就得做什么,这才是能够掌握自心。如果掉举烦恼重的人,所做的事情绝大多数是掉举要他做的。世间不修行的人,整天唱一些自己喜欢的歌,一没事情干,心就掉举唱起那些歌来。同样的,念佛的人一没事情做,佛号就念出来,他还以为自己念佛念得不错—不念而念,其实是掉举而念。

    8.散乱(心不专一)

    内心妄念纷飞杂乱。佛说众生的心像猴子般跳来跳去,就是指散乱。散乱心严重的人根本静坐不下来,散乱不仅是对现前的境界不能明记,而且心念一直在转变,思潮起伏,一下子想这,一下子想那。散乱心重的人,即使是别人跟他讲话,他也听不进耳,因为你讲你的,他想他的,他的心一直在胡思乱想。对于散乱的人,静坐是苦差,因为一坐下来,杂念特别多。很多人就有这种的经验,他说:我平时杂念很少,一静坐杂念就特别多。为什么呢?原来散乱的烦恼也有一个特性,就是当你静下来时,妄念就一念、一念的涌现;如果有事忙,心就没有机会东想西想,就不容易散乱。所以散乱的人在静坐时,发现杂念更多了。其实那是好事,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心念了。

    懈怠与放逸的差别:懈怠的人修行到一半,就停止,然后休息什么都不做;放逸的人修行到一半,就停止,然后去做他心中喜欢的事。

    掉举和散乱的差别:散乱不但失念而且心不专一;掉举虽然失念心却专注一件事。禅定中也有掉举,定中掉举令心失念而专注令一个定。

    昏沉与失念的差别:昏沉时神志混淆,模模糊糊,不但不知道现前的念头,简直是昏睡了,连现前的境界都不知道;失念的人是忘了刚刚发生的境界,对现前的境界是很清醒的。比如我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忽然间念出“南无地藏王菩萨”,那么,我忘掉了“南无阿弥陀佛”,但是我清楚在念“南无地藏王菩萨”,这是失念的情况;昏沉的人两种境界都不知道。

    这八种大随烦恼平时一直都在作用,其作用力很强,我们习以为常,因此都不知道它们的存在,唯有当在静坐时,心平静了,才比较容易看得清楚;反之,小随烦恼在平时就观察到,一般上,静坐时是不会生起小随烦恼的。为什么呢?因为一般上人们会安排在一个比较安心的场所修持或静坐,在这样的环境下,小随烦恼就没机会生起。但是无论你在多安心、多平静的地方,大随烦恼都有机会滚出来,可见其作用力之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随烦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ibq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