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很多情况下,我们问题太多的原因是我们做的太少。
为什么我听力不好?为什么我阅读不好?为什么我语法那么差?我该怎么学英语?
我的问题是:你做了多少听力、阅读理解和长难句?
你说:裸考了几次、大学以后就没碰过英语了、上班以后就没碰过英语了、我最恨学英语了。
那么我的回答是:停止问为什么,去做。你的问题这么多,只是因为你做的太少。
听力不好,你就找三十篇小短文,每个听写十遍。直到你找出来自己究竟是单词量差,听不懂说的是什么,还是听不懂播音员的发音,还是听得懂但就是拼不出单词来,还是跟不上播音员的语速。
阅读不好,找十篇真题,每一篇按照我的精读方法拆解一遍。直到你找出来你究竟是单词不认识,还是逻辑搞不清楚,还是找不到文章的重点,还是长难句都不懂。
语法不好,找一本高中语法书,用一周时间通读一遍,用我的长难句解析法,拆解30个句子。直到你找出来你究竟是主谓宾都分不清,还是从句分不清,还是倒装句看不懂,等等。
这些,做够一个月后,再来问我。带着你具体的问题来问我,而不是问我开头那种如此“宏大”的问题。
我也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回答,而不是写一篇博士论文。
你问的太宏大,我只能回答的宏大,最终我费了半天劲,解释这个大问题,你却觉得看了一篇长篇大论,根本没找着你要的答案,我们的对话等于鸡同鸭讲,浪费彼此的时间,搞得大家都很郁闷。
二、有了感性认识,才能进行理性指导
你问我你的英语为什么不好,我怎么能确切地知道,只有等你完成了我布置给你的一个月的作业,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我才能和积累了感性认识的你,开始进行理性的交流,帮助你进行理性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道理很简单,在我们对一件事情没有感性的认识的情况下,别人的任何意见都是耳旁风,受到我们的发自内心的,源自天性的鄙视。
就像我们的长辈告诉我们很多道理,防止我们走弯路,但是我们不信,我们还是会去走那条弯路,直到走完了那段弯路,我们才会想起曾被长辈们说烂了得那些道理,才会认同那些道理,然后深刻地记住,下次不会再犯。
学英语也一样,我告诉你几百遍“早准备、早开始、不要裸考、要尽量考高分”有多么重要,你不一定会听,直到有一天你发现你必须有一项英语成绩,或者英语成绩必须达到多少分才能获得学校或者工作中的某一个机会时,你才会知道我的意思,才会理解我当初的用心。
就是这样,不自己去跳一个坑,就不会记住要躲着下一个坑,讲道理永远不如真实践更有说服力。
所以,我在我的课堂上经常和同学们讲“先有感性认识才能有理性分析”。
你都不知道你要听什么,你为什么做不对题,我怎么能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办?我想帮你都使不上力气。
就算我告诉你了,因为你没有对这个道理的理解和认同,你根本不会理会这些方法,对这些方法不屑一顾,听了就丢一边去了,不会去使用我给你的方法,浪费了很多资源,更可怕的是你还要继续耗费时间去问相同的问题。由于你的不作为,你的要继续问的还是那个问题,而你也还是那个你,没有任何进步。
所以,我的课程首先要解决的脑子里的问题,再解决英语学习的具体问题。
所我不会马上告诉你该怎么办,我必须等你自己先去跳一下那个坑,感受一下坑的深浅,才能告诉你方法,你也才能够记得牢。
让你做你就做,做完了自然有收获。不做,永远有问题。
所以,在提问前先想想自己要什么,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回答你问题的人身上,把问题一股脑地抛给别人,这是对自己的极大不负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