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乔治·贝克莱:知识的原理,存在是被感知的吗?

乔治·贝克莱:知识的原理,存在是被感知的吗?

作者: 惠风畅叙 | 来源:发表于2023-01-02 12:25 被阅读0次
1685年,乔治·贝克莱(George Berkeley)出生在爱尔兰,他青年时期学习神学,后来成为了一名牧师,还当上了主教。他在1710年出版了一本书,叫作《人类知识原理》,就是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个命题。这本书的全名其实很长:《人类知识原理,兼对科学中基于怀疑主义、无神论和反宗教思想的错误与困难的主要原因的考察》。从这一全名中就能看出,贝克莱是想要对他认为错误的思想重新检查,并提出自己对人类知识本质的看法。他最主要回应和反驳的对象是两位在当时颇具影响力的哲学家——法国理性主义者笛卡尔与英国经验主义者洛克。

哲学家乔治·贝克莱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存在就是被感知。有人为了讽刺他的这个命题,画了一幅漫画:一个人站在悬崖边缘,一脚迈向前,即将踩空,而他却双眼紧闭,面无惧色。漫画上还有一行字:“只要闭上双眼,世界上就没有悬崖。”

贝克莱说:“我们确证物体的存在,当且仅当我们获得了对它的感受,而只要这一物体存在,任何一个人都会感受到它”。

贝克莱说:“我说我写字用的这张桌子存在,只是因为我看见它,摸着它;我走出书房后,如果还说它存在过,我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我还在书房里,我原可以看见它。或者说,有别的精神当下就真的看着它。”例如,培根看到了他书房中的椅子,那么即使他离开了房间,作为他秘书的霍布斯也能看到这把椅子,而不会随着培根视觉的离开而消失。但是培根能感知到椅子的存在,仅仅是基于他视觉、触觉得来的感受。

事实上,贝克莱的创举在于,他比洛克走得更远。在处理“实体”问题的时候,洛克只是保持了一种不可知的态度,但贝克莱却说:实体是无,唯有感觉存在。贝克莱在《人类知识原理》想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要消除洛克提出的第一属性和第二属性的区别。他说:例如像长度和高度、体积那样的属性其实并不是纯粹客观的。因为在很小的生物看来,一颗灰尘都是巨大的。第一属性其实也是我们心灵的产物,而不是独立于心灵之外的。由此,在贝克莱看来,区分第一和第二属性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一切都是第二属性——当然,自我和上帝这两个概念例外。他说“看不起感官的人是愚蠢的。没有感官,心灵就根本不可能有认识,不可能有思我们所感知的只是我们的感觉”。贝克莱从未否认外物的存在,他真正否认的是“实体”的存在,因为在他看来,事物就是它被感受到的性质的总和。

贝克莱的“死穴”:上帝如何被感知?

贝克莱在《人类知识原理》第6节中写道:“宇宙中所含的一切物体,在人的心灵以外都无独立的存在。它们的存在就在于其为人心灵所感知、所认识,因此它们如果不为我所感知,不真存在于我的心中,或其他被造物精神的心中,则它们便完全不能存在,否则就是存在于一种永恒精神的心中。”永恒精神是指什么呢?当然指的是上帝!在贝克莱看来,物体之所以能持续存在而不消失,是因为上帝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万事万物。就好像上一节中提及的椅子,老师的椅子之所以不会随着他自己或学生视线的离开而消失,是因为上帝时刻的关照。因此,贝克莱称上帝为“永恒的精神”。

贝克莱还认为,上帝是唯一的实体,人的所有感知都来自上帝。换言之,恰是因为上帝存在,人才具有感知,感知是上帝用来引导人们体验万物的明灯。不过,如果严格按照贝克莱自己的思路来推导,会发现一个大问题:上帝可以被感知吗?这似乎是贝克莱的死穴,上帝的确没有给人们任何感知,因为上帝不存在于任何可以观察的物理对象中。不过,作为神职人员的贝克莱是坚信上帝的。对于贝克莱来说,科学研究就是对上帝作品的研究,就是阅读神的手稿。换言之,科学家的工作都是面向上帝的,因为上帝把规律放入了万事万物之中。因此,科学研究的本质就是发现观念序列中的规律性。

贝克莱当时的通信好友——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提出了一种简单粗暴的反驳方法。约翰逊狠狠踢向一块石头,然后说:“我这样反驳它!”他似乎想要表达的是:人的脚踢了石头,一定会感到痛啊!但这种行为艺术式的反驳方式依旧不能撼动贝克莱的理论:人仅仅感觉到了痛,但并没有感觉到石头啊。石头坚硬无比只是人们体会到的感觉,但不能证明这一感觉之下一定有“实体”的支撑。

还有一种反驳是让贝克莱解释,人为何会产生错觉?如果一切都是人的感觉,那么就无法区分错觉和感觉了。例如,有人看见插进水里的吸管发生了弯曲,但是实际上吸管还是如原初般笔直。贝克莱似乎并没有好好处理过感官之间出现矛盾的问题。换句话说,贝克莱没有系统地给出人的心灵总括这些感觉的方式。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曾经把贝克莱比作一架“会发疯的钢琴”。他说:“在一个发疯的时刻,有感觉的钢琴曾以为自己是世界上存在的唯一钢琴,宇宙的全部和谐都发生在它身上。”然而,狄德罗也承认贝克莱提出了“反对物体存在的那个不可克服的困难”“这种体系,说来真是人心和哲学的耻辱,虽然荒谬绝伦,可是最难驳斥”。

相关文章

  • 乔治·贝克莱:知识的原理,存在是被感知的吗?

    1685年,乔治·贝克莱(George Berkeley)出生在爱尔兰,他青年时期学习神学,后来成为了一名牧师,还...

  • 存在就是被感知

    12月18日,阅读《人类知识原理》全书 我见: 首先,贝克莱在这部书里提出的最重要的哲学命题就是“存在就是被感知”...

  • 乔治·贝克莱

    乔治·贝克莱,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主观唯心论的代表、现代心理学的先驱。 贝克莱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即他从洛...

  • 问世间,人是何物?

    色即是空 色,就是物质世界,表象世界. 贝克莱:存在即是被感知. 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色". 问世间 人是何物 ...

  • 我们真的误解了世界吗?

    王建平:《感知世界》 感知是这个世界存在的前提,这世界是个封闭的感知运动循环体。贝克莱说:存在就是被感知。他的意思...

  • 二元对立已过时,世界惊爆新前提!

    王建平:《感知世界》 感知是这个世界存在的前提,这世界是个封闭的感知循环体。而贝克莱说:存在就是被感知。他的意思是...

  • 读梯利著《西方哲学史》之五 哲学是唯理主义的

    贝克莱说,存在即是被感知。即存在的表现之一,或者说存在的基本前提之一,是能够被感知到。然而,很多时候,能够被感知到...

  • 贝克莱:存在即是被感知

    如果说从哲学史中评选出让人误解最深的一句话,“存在即是被感知”绝对榜上有名。 这句乔治·贝克莱的经典命题,常用来被...

  • 2018-12-16

    第63/77天 15.贝克莱的是与非 现在我们触及到“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个命题的真正含义了。贝克莱的思路是这样的:...

  • 心外无物

    在听老师讲“存在就是被感知”时,曾经想到过王阳明的“心外无物”。 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乔治·贝克莱:知识的原理,存在是被感知的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icc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