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读过的金波诗歌中,独独喜欢这首《风筝》。晨诵诵读这首诗时,刚刚学完课文《理想的风筝》,孩子们知道风筝都代表着主人的理想愿望,放飞风筝就是放飞梦想,于是对风筝的理解又深刻了一层,因而对今天诵读的这首诗也更加喜爱了!
风筝之思 片发自简书App第一小节诗歌出现在大屏幕上,我开始朗读
“春天,
在我敞开的窗子上,
挂着一只断线的风筝。
那根闪光的尼龙丝,
在春风里飘动、飘动。”
接着我用诗歌中的语言向学生发问:
(风筝,风筝,谁是你的小主人?)
此处,并不用回答,只略等片刻,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他们会在心里做各种揣测,自居!
诗歌的第二小节
“我摘下这只风筝,
意外地发现了小主人的姓名;
风筝是用一张考试卷糊成的,
我还发现了那不及格的考分!”
此时,教室里安静极了,分数对应试教育的小朋友是非常敏感的话题,虽然只是三年级小朋友,但也知道分数的重要性。这不及格的考卷会是谁的呢?敏感的孩子们正在紧张中……老师诵读(你别问,你别问,我不想说出他的姓名。)看到一些孩子的似乎松了一口气!孩子们的代入感还是很强的,会自觉不自觉的将自己与诗歌联系在一起进行角色自居,这也是文学作品的力量,以及我们晨诵、午读、暮省、儿童课程读写绘的意义所在。
“为何要把考卷做成风筝?”学生各种猜测,但每种猜测都是自己心里潜意识的反应或者与曾经的经历有关。
有的说:“把不及格的考卷放到天上,别人就看不见了,自己也不会感到羞愧!”原来这个孩子认为成绩不好会羞愧,没有自尊感。
有的说:“每个人的风筝代表着自己的理想,他肯定是想告别不好的成绩,希望下次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这是个积极向上的孩子啊!
有的说:“把不及格的卷子做成风筝放上天,爸爸妈妈就看不见了,他可能少挨一次打!”看来这个孩子有因为成绩不好被父母教训的经历!
这下放心了,那个不及格的小朋友不是自己——
“他是我的一位小邻居,
就住在对面楼的第三层。
明天,我要约他去春游。
顺便送还他这只风筝。
(当然,还要谈谈别的事情……)”
诗歌的结尾消除了孩子的焦虑!接着,按照晨诵的流程,我们变换不同的方式诵读这首诗歌,当诗歌读得很熟的时候,一个问题抛给孩子们:
你们会谈什么事情呢?
一开始举手的人不多,略过了几秒,有一个孩子举手发言了,他说:“你以后不要把试卷做成风筝了,你应该看着上面的问题,把那些错题改了,说不定下回就不及格了!”
这个孩子抛砖引玉,又有几个孩子举手,一个孩子说“我会跟他谈:你为什么要把试卷放上天呢?如果他说他是放飞理想,想取得更好的成绩,我就会不说啥!”
有人不同意了,说“我觉得他不应该拿自己的卷子做风筝,哪怕成绩不及格,那也是自己的成绩,不能做风筝!”他选择接纳自己所有的样子。
没想到孩子会说出这样的意见,她的意见正好值得讨论一下,于是我说:
“是呀,面对不好的成绩,我们也许很焦虑,甚至束手无策,但逃避还是应对是个问题!如果是你,你要选择怎么做?”
“我选择面对这个实事,然后努力改正,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选择用他做风筝,因为我的理想是再也不要不好的成绩!”
“我会把他藏起来,而不是放到天上”
……
一节晨诵唤醒黎明,与之共舞。晨诵一首诗歌像是师生在讨论一个重大的问题,谈论一种价值选择,更是对生命的润泽。人生如战场,考试一场场,希望在孩子遇到类似困境时,能够坦然面对、自如应对,做出适合的最佳选择;希望风筝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行动!
风筝之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