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付老师的晨诵课,主题是想让学生明白伟大如太阳,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受到一定的约束,否则世界就要乱了套……
这让我想起以前讲过的一篇文章《钓鱼的启示》。11岁的小男孩,像往常一样,跟随父亲去一个小岛上钓鱼。几个小时过去了,平静的夜晚响起了小男孩的尖叫声:“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孩子惊喜万分,和父亲一起分享这份喜悦。父亲却沉默了。那一天,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他看了看手表,晚上10点。此时,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父亲语气平静。
“爸爸!为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小男孩已经哭出了声。
宁静的夜里静得能听到呼吸声,除了这对父子俩,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小男孩偷偷暗示父亲,并再次祈求。可父亲态度坚决,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最后,小男孩只能将鲈鱼放回湖中,眼睁睁地看着它消失。
这个故事,还有后续。
这篇文章的作者詹姆斯·勒菲斯特,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的短篇小说家和建筑设计师。他在文末回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34年前那个夜晚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他一次次地面临人生抉择的时候,父亲的话就会响彻耳际:“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34年前的那条鲈鱼,跌入一个11岁小男孩的心湖里,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孩子也能经常遇到这样的“鲈鱼”诱惑。
在不同的家长身上,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做法。
最近频频上热搜的玛莎拉蒂案。历经1年2个多月,案子终于有了新消息。肇事者谭某提出457万元的赔偿方案,但受害者家属拒不妥协:一分钱不要,请求判谭某死刑。酒驾、无视交通规则、肇事逃逸......两死一伤的悲剧,直接导致了三个家庭的支离破碎。而谭某背后站着的,是纵容女儿,时至今日依旧不肯向受害者道歉的一对父母。父母的漠视,看似一时庇护了孩子,实则是给孩子喂了最毒的药。网上有句话说得好:“不遵守规则的人,是游荡在世间的死神。”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父母一边教育孩子遵守规则,一边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孩子可以破坏规则。而孩子是最聪明的,言传不一定奏效,但是身教一定会复制般地传达到孩子身上。
网上曾流传过这样一张暖心的照片:3岁的小男孩看着地铁边上的脚印,奶声奶气地问妈妈这个有什么用,妈妈耐心地说:“这黄色的脚印呀,是用来排队的。”为了加深孩子的理解,妈妈、爸爸以及外婆,都统一沿着脚印,很自然地站成了笔直的队形。还有这样一张照片:在几个军人排队的队伍末尾,站着一个3岁的孩子。
有人问孩子:“你怎么也会排队坐地铁呢?”
孩子说:“我爸爸说过,每个人都要尊重规则,去哪里都是要排队的,大家都排队,这个世界才更有秩序。”
规则是什么?秩序是什么?
在挪威西南部吕瑟峡湾边的一个悬崖布道台,高达600多米,四周都是悬崖峭壁。可是,这样一个极其危险的布道台,竟然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有传闻,悬崖前立了一个牌子,上面赫然几个大字:“你想怎么走,请自便。”
规则和秩序,它看起来是一种限制,实质是一种最好的自我保护。
那张无形的防护网,在孩子心中。那张防护网的搭建者,无疑只能是父母。
年纪渐长才发现,小时候学过的课文,简单却经典,是人之初最好的教育。那些当时没读懂的课文,竟是成年后人生最大的坑。就像《钓鱼的启示》:这个世界,终将会惩罚那些不遵守规则的孩,也在悄悄奖励那些遵守规则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