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02

作者: zhao阳 | 来源:发表于2019-02-02 20:32 被阅读5次
费曼学习法

了解费曼的故事之后,我们正式进入今天的最核心内容,深度理解费曼学习法。

当然,我敢打赌,一定有许多小伙伴对于今天的课程是抱有疑惑的,人家费曼简直是一个天才选手,当然能够成为学霸,这是天赋,与学习方法无关。

大错特错啊!

先不说费曼的智商只有120,这个只是比正常人高那么一丢丢,而更关键的是,我们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

我们要去掌握一种学习方法,并不是要成为一个万世景仰的天才,做出多么大的丰功伟绩,这些成就通常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我们要做的是,通过学习一种方法,能够让自己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获得更多的自由。

所以,在学习费曼技巧之前,一定要给自己灌输一种正念,所谓修行嘛,要讲究正念,这个正念就是:

我希望通过学习来让自己的每一天更加充实,让自己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元。

听起来是在灌鸡汤,但我确实是这么想的。

正念建立不起来,即使你掌握了学习方法,即使你通过这个方法搞定了这个月的考试,也一样可能在下个月又开始荒废。

我猜一定有好多朋友,来听这门课,目的非常单纯,就是想学一种方法,然后搞定最近的一次考试。当然,我特别能够理解,但是我也特别想再多说一句:

当把学习这件事看作是一阵风的事,通常走的都不会很远。

反而是把心放宽,把心态 放平,认认真真地琢磨自己这一辈子都要怎么去学的问题,才是实现真正的学习自由。

好,灌完鸡汤,我开始讲干货啦!

费曼学习法,总共分四步,非常简单:

第一:确定目标

第二:模拟教学

第三:重复回顾

第四:概念简化

总共16字箴言,就这么简单,但是背后其实是蕴含着很高的信息密度的。

我先按照这四个步骤,来给大家模拟描绘一下费曼学习法的整个流程:

第一步,拿出一张16开的白纸,写下你希望学习的某个概念,通过阅读资料,理解这个概念,并把核心要点写在纸上。

第二步,第一遍理解完成之后,把纸盖住,想象你是一位老师或者长者,或者在吃饭的时候想跟同学吹一下牛,请凭着自己的理解和记忆,把这个概念涉及的内容,讲出来。

讲完之后,请把刚才讲述的重点写在背面的纸上。

第三步,对照两张纸上的内容,查漏补缺,也就是找到你讲出来的内容和之前的内容有什么遗漏的地方。并且标记出来,作为需要进一步强化的概念点。

好,不着急进入第四步,这里会进入一个小循环,当你在第三步找到自己的遗漏内容时,再回到第二步,重新学习,讲述,接着再对照,再找遗漏,再对遗漏进行学习理解……

直到,你能够完完全全的把这个概念的来龙去脉都彻底讲清楚。

好,那么我们进入第四步:概念简化。

李笑来老师曾经提到过一个词,叫做“最少必要知识”,也就是说,你去弄懂一个概念,有哪些知识是你必须了解的,找出他,对于一些多余的信息,要删除掉。

其实这个方法类似于我们的概念简化。

我们可以把这些知识,看作是一个树干,这些都是最干的干货,记住他然后再从他开始,逐步引出自己的概念知识树。

同时,概念简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呢,就是类比。

简单说,就是用自己更熟悉的概念来和新概念建立联系。

其实,在很小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课的时候就在用类比,比如:

那会儿上小学的时候,因为学校条件比较差,没有地球仪,然后老师在讲什么是地球的时候,就让我们想想,地球就像一个鸡蛋,这个感知一下子就能立体起来。

好,接下来我们一步步来拆解。

第一:目标确定

如果仅仅从费曼学习法的角度来讲这一点,其实相对单薄很多。

所谓目标确定,其实就是确定你要学习的一个概念或者一门功课,或者是一类考试。

在费曼学习法中,其实并没有太展开去讲如何确定一个目标。

但是我在实践费曼过程中,觉得目标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但我们很多时候确立的目标,都存在一定问题。

结合一些目标管理的书籍,我逐步总结了自己的一套设定目标的方式,希望能够作为这一步骤的补充:

首先,要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成功,动机与目标》。

点击查看源网页

我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很喜欢分析事情背后的真正意义,换句话说,我做一件事一定会赋予它足够重要的意义。

其实,这个行为习惯的源头,就在这本书里,在建立目标的时候,要将自己的动机和目标建立足够亲密的联系,而且要让这个动机足够强烈,这样才能够支持你更加坚持地付诸行为,达成目标。

说完动机这件事,再说几个目标制定的原则,这也是德鲁克创立的最重要的管理原则, 制定目标的SMART原则:

S——Specific:具体,目标必须是具体的

M——Measurable:可测量,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

A——Attainable:可实现,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

R——Relevant:相关,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

T——Time-based:时效,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讲讲我自己的经历吧,咱们故事和干货一起搭配着来。

我还有个标签,哈哈哈,我曾经一个月瘦了20斤。

当时也是写了一篇文章,讲我用一个月时间瘦了20斤的事。那个时候是工作第三年的时候,特别明显的感觉就是,肚子越来越大了,中年男人发福迹象越来越明显了,有一次去买新衣服,发现不管穿什么衣服,都特别特别难看。

然后,就在那一个瞬间,我想减肥。

可是,减肥两个字当然可以算作我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其实无论从成就动机、还是说smart法则来看,都是需要改进的。

后来,我就开始坐下来特别认真制定自己减肥的目标。

首先,关于动机,也就是减肥的意义,我写了三条出来:

第一,瘦而美,嗯大肚子实在受不了;

第二,更健康,胖的状态,明显上楼气喘,身体容易疲惫;

第三,要让老婆和孩子看到我的腹肌。

不得不说,第三条对我的冲击最大。

好,意义明确了,接下来就是思考自己的减肥目标。

大家看我一个月减了20斤,但其实我的目标可不是这个,我的目标是分两部分,所谓管住嘴、迈开腿:

第一,饮食方面:我不吃晚饭,一点都不吃,戒掉糖、油、高碳水,不吃米饭面条,只吃粗粮和麦片;

第二,运动方面:每天跑步半小时-1小时,每天晚上做一组腹肌八分钟。

这就是我的目标,我并没有把20斤这个作为一种绩效指标,而是把目标聚焦在我要做什么上。

然后,一周之后,我瘦了8斤!

那么我这个目标是不是合理呢?

我们套用一下smart法则:

首先目标是具体的,没错,具体到我每天都要做什么;

可测量,当然可测量

可实现,这个我在定目标之前是做过功课的,看了很多文章,没问题

相关性:

时间:其实当时给自己的期限就是1个月,倒要看看能不能瘦下来

接下来就是坚持,这里就不再展开说了,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我公众号里看看那段悲伤但是足够热血的减肥故事。

好,第一步这里其实说的有点多,也有一些延展。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哈,你一个减肥也算学习嘛?

哈哈哈,算。在我看来,能够正向改变一个人状态的行为,就是学习。

学习编程、复习考试、完成减肥,这些都是学习。

第二:模拟教学

费曼曾经要求实验室里的人给他用最简单的语言(起码不超出费曼的现有的理解能力)介绍任何概念,不管这个概念是多么复杂,只要这样下去他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一个他完全陌生的领域。

他的老师惠勒也曾说过:只有通过教别人,才能让自己学会。

金字塔法则:

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证实,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平均效率是完全不同的。传统学习方式,例如听讲、阅读,往往属于被动的个人学习,学习吸收率低于30%,而如果采取主动的学习方式,例如小组讨论,转教别人,学习吸收率可以达到50%以上。

而在这个金字塔中,学习吸收率最高的,恰恰是费曼技巧强调的“模拟教学学习法”,吸收率达到了90%!

在费曼离世二十多年后,教育专家们指出:“达致最佳成效的方式为:富有工作经验的学生与能居中串起并能扮演辅导角色的教授,共同在课堂上讨论。宗旨为‘搭建起实务与理论的好桥梁’。”

这也正是费曼技巧的精髓:以教促学,积极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结合理论(理论学习)和实践(将学到的知识传授给他人),以达成更高层次的学习。

好,所谓以教促学,我想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方式:

第一,自己给自己讲,把一个学过的概念拿出来,用自己的语言把他讲清楚,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对于考试啊、复习啊这种项目式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第二,也是我很推崇的一种,就是写作。应该这么说,写作从未像今天这样能够拥有如此巨大的传播价值。互联网让我们拥有了把自己的文字展现给所有人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知识变现的价值。

而我们说的学习过程中的写作,则撇开所谓的知识变现,单纯从我们自己的学习效果上来看,非常非常有价值。

比如,我在准备这门课程的时候,最开始还是非常有信心的,毕竟我已经实践费曼法这么多年,也研究了很多关于学习的理论和书籍,但是在写课程的逐字稿的时候,发现,依然还是有很多盲区,不得不重新翻书、查资料,以及再思考、再整理,这两天晚上我都在熬夜,不是效率低,我真的觉得效率挺高的,而是真的落到纸面上,写出来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要力求精准和精简,这就逼着你对这个概念做更加深度的理解和认识。

这个写作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教学。

我可以这么说,如果我在讲课前是一个费曼学习法的践行者的话,通过这门课程的系统梳理,我可以说对于费曼法的核心内容,基本上了然于胸了。

再举个写作的例子。

上周,我发了一条朋友圈:

没错,那天晚上我是2点多才睡的,原因就是,每周我都会给自己的周记社群发送周记。去年有700个小伙伴,每周都会受到我周记的推送。

去年一年,雷打不动,每周一篇,每篇6000-8000字,那天算下来,发现原来我去年周记写了30万字!

今天,我一抽风,决定升级周记,要把周记的内容做全面改版升级,字数也从8000涨到1万8000,而且内容会更加注重政治、经济的思考,以及自己认知方面的整理。

于是,上周发现,这真的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坑。

一篇2万字的周记,我写了差不多有16个小时,每天都要花时间思考和整理。

这个过程当然是很痛苦的,尤其是在写一些新闻时事的时候,我其实并不是所谓专家,但是这种倒逼输出会逼着让我了解更多的东西,以更多元的方式来思考和看待这个世界。

我在回顾去年52篇周记的时候,经常会笑出声来,通常是因为:

我在笑当时的我,怎么会如此浅薄?

这就是写作的力量,当你持续输出,提升自己的认知之后,再回头看,发现原来你已经走了很远的路。

这就是成长的学习之路。

第三:重复回顾

这一步呢,我还是想从两个方面来讲。

一方面是费曼学习法中的重复回顾。

其实就是,在你完成第二步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些卡壳,会有知识盲区,没办法一蹴而就地把一个概念吃透,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回顾。

重新回到资料之中,再次理解和思考,找出那些不懂的点,通常也是难点。

我很相信一句话:“思维懒惰比行动懒惰更可怕。”

什么意思呢?

有一个场景你一定不陌生,做一件事的时候,你明明知道这不是最优方式,明明有改进的空间,却始终不愿意思考,怎么才能优化他。

讲个故事。

当时刚进公司的时候,我跟着一个前辈做一个统计报表,这个报表的数据非常多,而且需要大量的计算推导,前辈带着我一步一步地学,很多东西都需要手工复制粘贴才能获得数据,工作量巨大。

做了一阵子之后,我就在思考,难道真的必须用这么复杂的方式来做这件事吗?

手工输入不仅工作量巨大,数据也很容易出错。

然后我就开始研究,Wind,excel这些工具,看能不能通过做一个小程序直接打通他们呢?

哈哈哈,然后我就做了宏,试验了很多次,终于搞定啦!

虽然我前前后后花了差不多5个小时时间来折腾这件事,但是相比每天都要用1个小时复制粘贴,这5个小时的优化时间绝对是物超所值啊!

这就是所谓的思维懒惰,我们在重复回顾这件事上,同样会犯这样的错误。

你明明知道,那些不懂的知识才是我的盲区,明明知道必须回头再学才能把这件事搞明白,可你就是闭着眼睛装作看不见。

就像很多人的题海战术,他们不叫题海战术,那叫做“简单题海战术”,每次只做那些会做的题,一天下来做了好多题,哇,我好棒,好有成就感,但其实他把最应该学懂的难点和重点,统统扔掉了,只做那些简单的题,除了刷你那些廉价的“成就感”,对于学习这件事没有任何作用。

大家一定听说过一个概念: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点击查看源网页

记得当时上大学的时候,背单词,有一本单词书的封面上,就写着这个特别拗口的名字。啥意思呢?

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该曲线对人类记忆认知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 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 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所以,知识一定要重复。

第四:概念简化

这一部分应该说是我们学习方法的集中成果展示的阶段。

理解了一些概念和知识,剩下的就是要尽可能地记住并且随时提取它,不然那些知识只不过是我们大脑里的过客而已。

怎么做呢?

就是尽量实现概念简化。

《奇葩说》大家应该应该都很喜欢看啊,当时第一季的海选,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高晓松和蔡康永两个人并排坐着,选手们一个个进来表演。

记得当时有一个选手,自我介绍说自己对历史非常有研究,尤其对汉代历史非常精通。

然后,历史大牛高晓松有点不服气了,开始发问:“汉朝总共有几个皇帝呢?”

选手说“前12后12”,也就是东汉西汉各12个皇帝。

高晓松接着问:“那么都是哪些皇帝呢?”

选手开始思考,掰着手指头一个一个说“汉高帝、汉文帝……”

然后,高晓松坐不住了,直接打断:

“高惠文景武昭宣 元成哀平孺子篡 光武明章和殇安 顺冲质帝恒灵献”

瞧,高晓松把这么多的皇帝,编了个顺口溜出来。把概念做到简化,然后完成记忆。

这就是概念简化,尽量不占用我们过多的内存,然后实现记忆。

当然,这一部分概念简化,其实还有一部分内容就是刚才提到的类比。

比如,李笑来曾经提到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类比,就是“教育就像一副眼镜。”

戴上眼镜之前和之后,我们看到的其实是同样的世界;但带上眼镜之后,我们就能看得更清楚。

教育也一样,受教育之前与之后,我们身处的其实是同样的世界;可受教育之后,我们就能看得更清楚,想得更明白,选择得更有效,行动起来更有收获……

其实,学习方法也可以这么来形容,学习方法就是一副眼镜。

……

还有很多类比,当然这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法,其实是一种思维习惯。

了解我的都知道哈,我是个晒娃狂魔,经常各种晒孩子,有一次我和儿子在小区附近溜达,路过了一个小摊,卖那种小动物的,有乌龟、鱼、小兔子,还有鹦鹉。

儿子就问我:“爸爸,小鹦鹉为什么喜欢待在笼子里呢?”

我说:“小鹦鹉也不想待在笼子里,它也想自由的飞”

第二天,儿子从幼儿园回到家,第一句话就是:

“我从幼儿笼里出来啦!”

哈哈,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类比。一个不想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就像一只不想呆在笼子里的小鸟一样。

好了,以上就是费曼学习法的核心四个步骤。

(第三部分:互动问答,本文略。)

好啦,以上就是「费曼学习法」的逐字稿内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2-0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ihe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