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学有小成,要出去救人民于水火,与孔子师生的一段对话,道出人在职场的几重境界。
初出道,以天下为已任,一腔抱负。卫国国君不惜民力,征战连连,民不聊生,颜回看不下去,要凭一已之力去劝说国君,这不就是初出校门一腔理想的年轻人吗?孔子一瓢水下来,“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 ,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先存诸己,后存诸人。自己还没有修炼好,心思未定,本领未成,怎么去说动他人,阻止卫国国君?
后孔子又提到名与智,因为喜欢名声,德行传扬开来,因为喜欢竞争,智力显扬出来。这与我们工作几年后的状态不是很像?有了一定的业务能力,喜欢听别人说你业务水平高,享受高同龄人一等的优越感,内心的抱负还在,就想好好干点事。如此便好吗?“强以仁义绳墨之 言術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自己的仁义遇到不那么高境界的上层,便有有意表现自己的嫌疑 ,也就容易被打压了。还有“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 以下拂其上者”,越权越位而被排挤的,久之则不得不“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 成之”,不得不顺从了,也就平庸了。
上面都行不通,是因为他们有好名的病根,颜回提出做一个为人正直而又谦虚,做事勤勉而又忠实的员工,总可以了吧?看到这儿,我也这么想,不为名,不为利,就踏实工作,低调行事,不可吗?孔子说的是对拒不纳谏的卫国公是不行的,但遇到好的国君可能就行了。其实我们在职场,能做到这层次的,就算不错了。
得不到孔子肯定,颜回提出他的终极妙招“外化内不化”,这是世人一直向往的为人处事的境界啊。内心本真,保持童心,葆有良知,外在服从一切规则,该拜就拜,可以了吧。我也觉得该可以了,想到王阳明,做自己良知该做的一切事,但对朝廷该上表上表,对大小官员该往来往来,该是人臣极致了,可庄老先生还是不认可,这样,也就能保护自己而已,不致于获罪,但还是不能真正影响了君王,因为你还是“犹师心者也”。你虽然不为名了,但还是有教化他人的心,还是没有真正放下,也就还是不成。
庄老师认可的是什么样的高人啊?期待明天的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