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和我们小时候真是不一样了,一点也不听话。确实如此,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类似叛逆的行为时间提前了,这些行为方式的背后是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人都在讲人权,成年人不再给孩子树立顺从和服从的榜样。更重要的是因为孩子们缺乏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他们被以爱的名义给予的太多,甚至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创造孩子对于家庭做出贡献的机会,可以是做一顿饭,摆放碗筷或是装饰屋子等。
停止惩罚并不意味着允许孩子为所欲为,要让孩子体验责任感,建立责任感与归属感,要学会为自己负责。制定规则时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遇到问题一起决定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不可过度严厉也不可过度娇纵,严而有温度,才能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在执行的过程中,会有不良行为的暂时加剧,这是正常的,孩子需要时间去接受新的方式,这时,我们应该坚定一些,让平缓期不断延长。
对孩子“和善”不是取悦孩子也不是不让他有任何失望。要学会用语言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比如:我看得出来你很生气,先用同理心和孩子站在一起,然后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冷静下来,可以问一问:生气还可以怎样表达出来?这件事还有什么解决方式?帮孩子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这一点和生涯教育中帮孩子解决问题是共通的。
通常,我们对孩子做出限制是为了保障孩子的安全为了让孩子更好的适应社会,让孩子思考为什么限制是重要的,每个人为实施限制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前段时间,有孩子上下楼梯跨台阶,在老师看不到的时候想着法的去“反抗”,要试试老师不让做的事。当我和他们说了不让跨台阶的原因,告诉他们我曾经因为下楼梯受伤的事,他们懂得了老师这样要求的原因,知道了限制背后的爱,此后,没用再去强调这件事,那几个孩子再也没有去跨台阶下楼。
当孩子违反了限制时我们可以用启发性的问题:发生了什么事?原因是什么?你现在打算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你从中学到了什么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问题?这些技巧都是需要练习的,刻意的练习才可以保持精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