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化书生小满,常年在余杭县教书。
这天,小满上街闲逛,无意中瞧见一个漂亮姑娘;求人打探,才知她是青楼老鸨的女儿,名叫细侯,堪称业界红人,声价颇高。
小满回到住处,翻来覆去睡不着。次日取出全部积蓄,好歹凑齐了“门票”钱,如愿见到细侯。
二人相见恨晚,交谈十分融洽。
临行时,细侯问:“公子无妻,看我如何?”
小满满口应承,发誓非她不娶。
细侯又问:“你有多少田产?”
小满苦笑道:“田产不多,薄田五十亩,外加几间破屋。”
细侯笑道:“五十亩足矣。四十亩种粮,十亩种桑,忙时男耕女织,闲来诗酒消遣,此生更复何求!”
小满反问:“多少银两可以赎身?”
答道:“母亲贪财,非二百两纹银不可。恨我平日不知积蓄,身边积蓄不足,你若筹来百两白银,此事即可了结。”
小满面露难色,叹道:“我一个穷书生,哪有百两纹银。你别发愁,我有个朋友,正在湖南作县令,屡次请我过去作客。我去找他借银子,四个月之内,肯定回来。”
细侯应允。
小满回去关闭学堂,只身赶赴湖南,到那才知道朋友犯事免官,还指望他来接济。
小满路费耗尽,只能留在当地教书。
一晃就是三年。
这天,一个学生受到小满责罚,一时想不开竟然投河自尽。家长闹到衙门。县令无奈,只得将小满抓进监狱。
再说细侯,自小满走后一直不接客,一心等他回来赎身。老鸨不敢强迫,只求寻个买主变现。
一个富商慕名前来,为娶细侯不计代价。
细侯不允。
老鸨怒道:“莫说书生没有音信,就是回来了,也还是穷书生。你嫁他能过上好日子吗?”
细侯叹道:“满公子虽穷,至少有骨气,比那龌龊商人强多了!”
老鸨呵叱:“骨气能当饭吃?我养你这些年,花了多少银子,总不能叫我血本无归吧!”
细侯应道:“派人去湖南打听,看满公子到底如何。他若回不来了,我也就死心了。”
老鸨应承,又去找富商谋划。
富商听罢,派人赶赴湖南,听说小满行将释放,连忙上下打点,改判为无期徒刑;随后散布谣言,说小满已死,又伪造一封绝命信交给细侯。
细侯见了,朝夕涕泣,无奈之下嫁给富商。一年后,诞下一子。
没过多久,小满借学生之力昭雪出狱,借钱返回余杭;听说细侯已经出嫁,只能托人联络。
细侯大惊,这才悟出富商阴谋,趁他外出之际,杀死怀中胎儿,带着嫁妆投奔小满。富商之物,一无所取。
待富商归来,见到家中惨状,一纸讼状闹到县衙。
县令可怜细侯二人,对此置若罔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