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果大学从大四开始,你会不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大学生活?
这是我在迈入大四生活之后时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那段时间我无比焦躁,觉得大学就这样过去了。
而我在被推出校园的时候,才忽然意识到自己在这四年里,没有学到可以立足社会的东西,浪费了许多时间。
我开始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大一欢脱野了,整个宿舍每天睡到自然醒,没事就出门浪。印象深刻地一次连续在宿舍里待了三四天,而那段日子除了吃饭已经很少出门了。
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候走在路上的情形,大概就像高中历史书上写得“吸食鸦片之后人的反应”吧,整个身体恍惚摇摆,像很久没见识过阳光、新鲜空气,连看路过的人都像是恍惚地。
后来和很多同学谈起,所有人最遗憾地都是大一那年,那时候只对大学充满憧憬,毫不知道究竟要怎样度过这大段空白的时光,只好毫不怜惜地将其挥霍。
大二呢,在和舍友的相处里出现了问题。现在我已经不想纠结那些事情是怎么发生地,但不可否认地是,那段日子对我产生的影响深刻,虽然现在提起已是风淡云清。
大三自己在外边租房子。
大四搬回宿舍,和许多同学一起发愁着毕业。
大四这年,我们每个人对未来都充满了恐慌,我们回首自己四年虚度的时光,后悔大学四年没有好好学习,没有参加学生会社团,没有出去实习。
我们问自己大学四年我们都做了什么,却找不到答案,曾经对未来的高谈阔论,现在明天已经来到,所有梦想都要具象铺开,我们对这脚踏实地的现实无比慌乱。
我开始羡慕起了班上同学A,他从大一就活跃在学生会,参与策划了好多场活动,大三当了学生会主席,和老师学生们都打成一片,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学习也不差,每年拿着奖学金。
但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A的朋友一起聊天,A的朋友说,A有一次超级认真地和他们说,他很后悔大一参加了学生会,因为之后三年学生会的事情占了他的大部分生活,如果可以重来,他一定不会参加那么多活动,而要静下心来,好好读四年书。
我当时无比震惊,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无论怎样度过大学四年,每个人都会后悔地。
这不是高中,高中是一道单选题,A是分数,B是玩乐,C是别的任何一切东西,我们只要选分数就好。
而大学不一样,大学也是一道单选题,但每一个选项都是对的,你只要选了一个,就注定错过其余选项,怎么选都有遗憾。
图片发自网络二
谈恋爱的遗憾在爱情里放了太多东西,和恋人相处太久,错过了和朋友的交往。没谈恋爱的后悔浪费了四年美好时光。
参加学生会社团的遗憾没有学到更多东西,而学习的人遗憾没有多参加活动,不会和人沟通。
总之,不论过了一种怎样的大学生活,在毕业到来的那一刻,所有人内心都不会是圆满地。从高中毕业开始,我们的人生会很难圆满。大学只是选择生活的开始,但之后漫漫人生选择题要做更多了。
毕业后决定回家乡还是去闯?
工作后决定是否跳槽,是否创业?
该结婚的年纪决定是要继续等待真爱还是将就选择一个人?
结婚决定要不要孩子?
而这只是一个大的概括,生活中选择太多了。
但我们一定要关注那些遗憾吗?不见得吧,我想先来复盘一下我的大学生活。
从大一开始,自己就想要读很多很多书。大一上学期读了中国古代文学,从孔子、老子到《红楼梦》《金瓶梅》。
下学期又想读现代文学,当时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去读,便买了一本钱理群老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按着那本书去读各个作家,真正认识到了鲁迅的伟大,还读了后来一直很喜欢的茅盾先生的很多作品。
大二上学期读法国的追寻文学,喜欢莫迪亚诺,后来读东野圭吾就觉得他的主题和莫迪亚诺很像。
大二下学期在市图书馆读到了诺贝尔获奖文集,那个时候才真正认识了经典的厉害之处。
大三开始读起了人文类书籍,喜欢《娱乐至死》。还读了几位不同时期的女性作家,张爱玲、三毛、严歌苓、李碧华、亦舒、笛安。也开始试着去读不喜欢的武侠小说,读到了古龙小说里的快意人生。
大三下学期读了海明威、契诃夫,但最喜欢的是毛姆《寻欢作乐》。
我发现在读书的过程里,带给了我很多对生活的思考。刚开始读只是想认识更广阔的世界,读到后来,变成了对读书有了自己的意识,并在这些书里,使自己的价值观得以不断填充。对人生生活也有了更多自己的观点。
这样一对比这四年时间,得与失之间唯一衡量的标准在于我更想要过一种怎样的生活,而无论我或者A,我想我们还是会选择当初那种生活。当然也会有不一样的经过,在于他会在读书上花点时间,我则会在社交上花点时间。但实际问题在于当时的我们没有能力去这样理解与实践。
何况,所有经验都是通过教训得到的,就像现在一个大一的孩子无论听了多少如何度过大学的建议,他在大学结束前也会有遗憾地。这是不可避免地。幸运地是,教训总会让人在之后的路上走得更好一点。
不过比起过往,人生最重要地是要向后看,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