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空白、会思考的生命,是神圣的。动物虽然大愚若智,但它的思想远比不得人类有那片广阔飞翔的空间。可笑、可怜的人类!往往在成长的时候就坠入泥淖,脑子中装了太多虚妄的东西,被它填塞着、留不出余地通往空灵的殿堂,——找寻我们的本源!看着那些愉快或忧伤的人们,照样有自己的一套道理、照样自以为是神灵、照样洋洋得意地活着,他们把自己寄托于互相构筑起的看似可以(也的确可供)栖居的、有价值的体系中,我似乎无法说谁对谁错,但我依然认为我更接近真理、依然相信真理的存在,——至少我已经构建起天堂,俯视着这戏局。
一群人的发展太慢了,要等到什么时候他们才变成我心目中的样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非是交流、合作,每个人都是为自己而活(但他们依然不失为一个整体),于是每个人都是宇宙中的神灵。他们每个人都有些像佛似地既没有我们熟悉的那种兴奋、更别提苦闷,但又主宰着一切。要他们为种族(还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有什么“种族”的信仰呢)而牺牲并不是一件带任何特殊色彩的事,或者他们也愿意让那种神圣的情感在自己心中激荡,或者他们只不过做该做的事,反正即使是永恒也未必有意义、即使是死亡也未必就是消亡,或许他们把死亡看做无论如何也要面对的一桩奇遇——即使拖上一亿年。总之,因为他们无限接近于世界的本源——世界该有个本源吧?或者是荒谬的集合?即使这样,比起人类的荒谬来,那也是本源!不过这些问题是如此迷人,不是吗?——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冠冕堂皇的东西在他们眼里就不算什么,就好像它从来就没有。如果你带着一丁点儿已有的成见去揣摩他们,必是井里的青蛙。
俗话说“言多语失”,当我为将要写的东西思考时,总得把它固定下来,我就总感觉什么东西容易失去生机、刻板了,从而一文不值。老子倒真曾体会到这方面的内涵:道可道,非常道。他的精神做过怎样奇妙的遨游啊?——在那片真理领域。无怪乎那么超然、自信。
但我们不能束缚于任何道理或表象,只慨叹着:老子——那么超然、自信!我从不留恋任何池塘,或者说任何一片炫丽的羽毛。
归去来兮|第四章,在“天堂”上俯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