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066972/703be2279ce22226.jpg)
(一)我到过你到过的世界
“你在看苏格拉底?”诗人一边说着,一边接过我手中的书。
“是的,《苏格拉底评传》。”
“谁写的?”
“色诺芬。”
“哦,色诺芬……”
无需多言,你到过的世界,诗人并不陌生。
(二)“婴儿之眼”
这一节课的内容非常有意思,讲的是“以诗人的眼睛重新认识世界”。
诗人试图用“婴儿之眼”来发现这个世界本来的面目,即“消除自身心中的私欲杂念、偏见成见,去智忘知,回归本源”。
我想,这个世界是不能缺少诗人的。它们之于世界,就像一幅巨型拼图中的一块。我们可以借助诗人独特的视角,看到原本我们自己看不到的世界。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我还记得小M两岁的时候,看到漂亮的晚霞,不经意地对着天空说了一句:“是谁把画笔扔到天上了?”
他百无聊赖的时候,会说:“我躺在床上等明天。”
到了上学的年纪,他能说出更有深度的话来:“你们这些成年人,就会辜负小孩的快乐,从来不会辜负作业。”
的确,如果父母认识不到孩童时代有多么宝贵,他们很可能就会辜负了孩子,同时也辜负了上天赐予他们最接近真理的机会。
毕加索曾说,“我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之后,我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子那样画画。”
由此可见,伟大的艺术家终其一生,都在试图回到婴儿的状态。
(三)人人都可以写诗吗?
我想起前了几年火过一阵的梨花诗,最具代表性的是赵丽华写的《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对于诗这种文体,大家普遍没有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形式自由的现代诗,对诗歌的形式和韵律都不做要求,于是人人都可以写诗,甚至以为一句话按下回车键就成了诗。这其实是对诗歌最大的误解。
“诗是一种文学题材、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精神气度。诗作为一种途径将我们拉回到本源的生活,是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己的亲密接触、是人回到自己的故乡。以另类的、新奇的视角欣赏世界,油然而生的新奇感,陌生感令人不由得赞叹诗人就是听到事物之本然的人。”
我读现代诗,感觉总好像和诗人隔了一层,捉摸不透。评论家们太过强调留白,好像没有了留白,诗歌就少了灵魂。也许只有诗人才能理解诗人,也许诗人也理解不了他们自己。
万物皆可为诗,人人皆可写诗,但写出一首好诗并不是人人皆可为的事情。
诗人敢于把自己受伤的创面暴露在大自然中,他们需要这块创面,因为那里最敏感,是距离世界本源最近的地方。
诗人也是人。只不过诗人的眼睛能留意秋毫,敢于去除时代的滤镜。诗人的眼睛能变幻成大雁的眼睛、小狗的眼睛、树叶的眼睛、星星的眼睛,乃至万事万物的眼睛。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