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每天都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会翻身了、会叫妈妈了、能自己吃饭了、会走路了……看着孩子一点点地成长,一点点地进步,我们做大人的,内心当然是由衷的高兴。
高兴之余,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忘对宝宝加以鼓励和表扬,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相比于过去的“严父出孝子”“棍棒底下出状元”的理念,现代人更多的懂得了“赞赏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良好作用,毫无疑问,这是件顶好的事。
就像心理学家兼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的,“人类性情中最强烈的是渴望受人认同,”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渴望受到别人的肯定和称赞,孩子当然也不例外。
但与此同时,问题也来了。在有孩子的地方,你只要侧耳倾听,便能听到不绝于耳的“你真漂亮!”“你真棒!”“真聪明!”仿佛所有的大人一到夸赞孩子的时候,就不约而同地变得词穷,翻来覆去就这么几句话。
但其实,这样笼统的表扬对孩子并没有好处。
既然如此,那表扬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怎样的呢?
1
肯定后天的努力
● “你真漂亮”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国内一位学者去欧洲访学,有一次去一位教授家做客。
这位学者看到教授5岁的漂亮女儿,忍不住夸赞道:“你女儿长得真漂亮”,却被教授果断叫停。
教授解释道:“女儿长得漂亮,不是她的功劳,而是取决于父母的遗传基因,与她自己基本没有关系。但是孩子小,分辨不出这种区别,会误以为是自己的能力。而相对于漂亮,你可以夸奖我的女儿笑得很好看,或者懂礼貌。”
●“你真聪明”
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和他的研究团队曾进行了一项测试:要求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游戏,游戏共分为4轮。在孩子们完成第一轮拼图任务后,研究人员将其分成两组:告诉其中一组孩子:“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而告诉另外一组孩子:“你刚才非常努力,表现得很出色。”
结果,被告知“聪明”的那一组孩子,在后续的游戏中,选择了简单的题目,而且在遇到困难时,变得紧张而沮丧,在最后一轮的游戏中,分数低于第一轮20%;而被告知“努力”的那一组孩子,在后续的游戏中,更乐于选择难度大一点的有挑战的题目,并能一直保持轻松而努力的状态,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最后一轮的游戏中,分数高于第一轮30%。
对于这样的结果,德韦克解释道:
“表扬孩子努力,会给孩子一种可控感,孩子会认为成功掌握在自己手中,于是更容易去接受挫折和战胜挫折。”
“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往往意识不到努力的重要性,于是常常为了保持自己的聪明,而不敢冒险,一旦面对未知的风险,往往会束手无策,抗挫折能力差。”
在后面对孩子们的追踪访谈中,德韦克还发现,那些认为天赋是成功关键的孩子,不自觉地看轻努力的重要性。这些孩子会这样推理:我很聪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他们甚至认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所以,我们在表扬孩子的时候,请多夸奖孩子的努力和通过努力得到的结果。当孩子看到努力和结果的正比效应,才会愿意通过努力获得好的结果。
2
客观描述做得好的具体细节
“你真棒!”
“你真厉害!”
到底棒在哪儿?厉害在哪儿?你不说,宝宝怎么知道呢?
我们应该说得再具体一点,比如“你想要拉臭臭的时候及时告诉了妈妈,这样我们就不要换裤子了,妈妈很开心。”“你今天把玩具给小妹妹玩了了,小妹妹因为你的分享而很高兴,你做的真棒。“
通过这样具体而又针对性的表扬,说出宝宝哪方面做得好,为什么好,才能让宝宝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清晰的认识,才会让宝宝更容易理解下次该怎么做,进而在这方面越来越努力,做得越来越好,同时也可以带动其他方面共同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