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和老公带两岁半的儿子去公园玩,有个小商贩在那里卖小玩具。
儿子看中了一个吹泡泡的,我解释家里已经有泡泡机,不要再额外买了。
儿子不乐意,小脾气上来了:“我就要买这个!”
老公懒得解释,直接回绝:“不买,没钱”。
儿子看着他说,“你带手机了呀,扫码就行了。”还指着旁边的二维码说,“看,就是扫这个码。”
我在一旁看着吃瘪的老公忍不住笑出了声。
可笑过之后,我又不禁思考:现在的小孩子从小吃穿不愁,没吃过什么苦。钱的概念都变成扫码了,可扫码背后的意义他们又知道些什么呢?
01.不谈钱,后果很严重
《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说:“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有人会替你教。也许是债主,也许是奸商,也许是警察,也许是骗子。”
前两天,表姐说她被儿子小峰的老师打电话批评了。
问起原因,原来是小峰穿了双限量版的鞋子,老师批评她不该给孩子买这么贵的鞋。
表姐很生气,她说压根不知道这鞋这么贵,是小峰爸给买的。
表姐夫一向宠爱儿子,有求必应。
小峰只知道要买什么,拿爸爸手机支付就行,花钱大手大脚,却不知钱是怎么辛苦赚来的。
也许很多父母存在这样的补偿心理:自己曾经吃过苦,所以对孩子的爱就是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然而,如果你不告诉孩子,手机上那些简单的数字到底意味着什么,孩子不会天然就知道那些数字对他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影响。
重庆电视台曾播出过这样一条新闻:50岁的宋大姐,是一位洗车工。
平常早七点晚七点的辛苦工作,独自抚养11岁的儿子。
有一天宋大姐偶然间发现,自己辛辛苦苦一年才攒下的14000元银行账户只剩下八毛钱了。
一问才知,原来在过去的三个月里,儿子拿她的手机玩游戏,陆陆续续充值,直到银行卡所剩无几。
看着银行账户清零,家里也揭不开锅,宋大姐都急病了。
小男孩其实也很心疼妈妈,知道妈妈工作辛苦,放学后和周末也会来帮妈妈洗车。
所以当记者询问孩子为什么会花掉这么多钱时,孩子也抹起了眼泪。
他说他不知道充值玩游戏会花掉妈妈的积蓄,自己也非常后悔花掉了那么多钱。
这一件多么让孩子愧疚又无辜,让家长痛心又无奈的事啊!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一笔一笔数字的叠加,清空的是整个家庭的所有。
在这个讯息便捷,电子支付盛行的时代,孩子们因为没有正确的金钱观,盲目消费,冲动消费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了。
看着别人的故事也许只是茶余饭后的闲聊感叹,那是因为尚未发生在自己身边。
可一旦有了感同身受的经历,那必定也是后悔莫及的时刻。
所以,跟孩子谈钱实则也是防患于未然。
跟孩子谈钱,是教会他从小懂得如何合理用钱,区分欲望与需求。
跟孩子谈钱,是希望有一天他被欲望裹挟时仍能保持清醒。
为人父母,就怕你为孩子辛苦赚钱一辈子,孩子却为钱所困一辈子。
02谈钱要趁早
曾有媒体记者问巴菲特:“孩子几岁,父母可以跟他们讲金钱和投资?”
巴菲特的答案是:“越早越好。”
巴菲特指出,父母在孩子金钱教育上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他们通常等子女长到十几岁时才谈起管理金钱的问题,但实际上他们应该在子女上幼儿园时就开始了。
美国著名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曾报道过一篇轰动一时的新闻:一个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采访了1200位富翁,想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
却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相似点:这些富翁在自己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灌输正确“金钱观”和“理财观”。
那些实现了财富自由的人更懂得从小和孩子谈钱的重要性,因为儿童时期的金钱教育影响的是其一生的财富和自由。
日本投资家村上世彰说,父亲从小就以十分开明的态度和言简意赅的话,告诉他关于金钱的奥秘。
正是因为从小耳濡目染,村上世彰很早就学到了如何与金钱“交往”。
10岁时父亲就将他读到大学毕业的零花钱一次性都给了他,而他用这笔钱第一次买了股票。
加上不断学习和累积金钱知识,持续投资,大学毕业时,他的资产已经增值了100倍。
村上世彰说他得以掌握驾驭金钱的奥秘,与父亲从小对他在金钱上的教育密不可分。
儿时的金钱观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可见一斑。
谈钱要趁早,在这方面明星霍思燕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在《妈妈是超人》节目中,她通过让年仅4岁的嗯哼独自去点餐,告诉他每一种东西都是需要付钱的,而且教他认识不同金额的钱币。
她没有勉强嗯哼一定要记住这些数字,而是以小孩子容易理解的方式,比如:一块钱可以买一根棒棒糖,五块钱可以买一瓶雪碧,让孩子去领会钱的概念。
在超市购物时,嗯哼在地上捡到一百块钱,拿去给妈妈看。
霍思燕认真询问后知道这是别人掉落的,要求儿子去交到收银员手里,方便失主认领。
嗯哼在妈妈霍思燕的教导下也亲身实践了什么叫拾金不昧。
霍思燕的金钱教育方式在网上也收获了大批点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效仿的。
为什么要从小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不过是希望他们能在金钱的洪流中像一条小鱼一样自由游弋。
金钱无时无刻不围绕在我们身边,不因谁还是个孩子就绕道离开。
我们也应当让孩子重视金钱这个朋友,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开始,放手让孩子参与和钱打交道的过程。
03. 正确的金钱观,是教会孩子付出与珍惜
经济学家杨长江说:“很多孩子花钱之所以大手大脚,是因为没有金钱概念。他们不知道金钱是从哪里来,所以不懂什么是浪费。”
英国有位心理学家对1000名不同阶层家庭的3~8岁儿童,进行了询问调查,问他们钱从哪里来?
65%的孩子表示钱从爸妈口袋里来;
30%的孩子表示钱从银行里来;
仅5%的儿童会说,钱是工作换来的。
可见大部分孩子并不知道钱的真正来源,但这却是教育孩子花钱有度、珍惜钱财的前提。
让孩子明白,金钱不是取之不尽,帮助孩子养成量入为出的习惯,并学会分配和创造财富,做金钱的主人。
在这方面,霍启刚和郭晶晶夫妇的育儿方式一直是广受媒体和群众赞誉的。
作为身家百亿的富豪,霍启刚夫妇很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为了让孩子们体会每一次扫码支付背后每一块钱的意义,他们组织周末活动,让两个孩子通过洗车来换取报酬。
妹妹还小就奖励好吃的,哥哥年纪稍大就给零用钱。
以这种方式让他们知道买东西背后的付出和代价,而不是见到喜欢就要。
所以,他们的孩子尽管出生豪门,却非常质朴和低调。
金钱观教育,本质上就是教会孩子如何获得和对待拥有。
不管是家境优越还是出身贫寒,都应正视这个问题。
家境优越不是放任孩子纵欲的资本,一个不懂得合理管好金钱的人,迟早会将财富挥霍。
家境贫寒也不是哭穷的理由,一个从小在哭穷中长大的孩子大多是自卑的,甚会走上报复性消费的错误轨道。
富贵也好,贫贱也罢,只有踏实付出和珍惜拥有,才能走在金钱的平衡木上不失足。
04.和孩子谈钱,是父母的必修课
教育家默尔克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
很多家长总是期待于学校老师的教育,然而很可惜,学校并没有专门设立关于金钱教育的课程。
更为重要的是,早在儿童入学前,金钱就已经与他们悄悄发生关系。
当孩子每一次嚷嚷着要坐摇摇车的时候;
每一次路过超市想买下各种零食的时候;
每一次看到奥特曼,芭比娃娃不肯挪步的时候;
都是金钱开始打量孩子,准备与其纠缠一生的开始。
无论你是避而不谈,是哭穷,还是一味满足,都在向孩子传递着关于金钱的价值观。
你避而不谈,孩子可能会认为谈钱是不好的,长大后总不能直面内心,大方谈钱。
你若哭穷,孩子可能产生深深的自卑,觉得自己不配或产生报复性消费。
你若一味满足,孩子多半花钱大手大脚,不懂珍惜。
金钱有着优雅和狰狞两副面孔。
当你对它需求不多的时候,它对你要求也不高。
当你对它需求忽然多起来,它对你的要求也骤然高起来。
然而,钱有多少才算够,从来没有一个定数。
它总和人的欲望捆绑在一起,因时因事而异。
因此,有人拿时间跟它换,有人拿健康跟它换,有人拿力气跟它换,有人拿脑力跟它换。
最终,战胜了的人视金钱为工具,失败了的人则被金钱所奴役。
所以,从现在起,请重视和你孩子谈钱吧。
你改变的将不仅是孩子对金钱的理解,更是孩子对待人生的态度。
自己教是经验,别人教是教训。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在经验中少走弯路,在教训前完美避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