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整段的文字和表格而言,第3章里的几首诗(歌),太有助于理解关于“区分观察与评论”。作者为一个小学提供咨询服务时的那段描述,让人忍俊不禁啊。很真实,摆脱旧习惯的束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段时间内刻意练习吧,直到它成为我新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一部分。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描述观察到的结果,同时并不要求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做任何评论,前提是区分观察和评论。
今晚的咨询,恰好*妈带着很大的情绪混合着观察和评论:一看到他吃完饭又坐在沙发上看手机我气坏了,这么不上进……我提醒她,如果只描述你看到的你会怎么说?她回答说,他坐在沙发上看手机可他每天都这样啊。我继续问,他最近的一次连续多久这样?她想了想回答说,最近的一次是三天。重新梳理后她的表达是这样的:他连续三天了,吃完饭就坐在沙发上看手机。*妈顿了一会儿,告诉我说,她好像没有那么大的情绪了。
微信里和一个朋友聊,在结束了周日的咨询后,她向我确认,自己是不是心太脆弱。我们一起探讨,心是柔软的,这是观察,而脆弱是一种评判,她非常认同。
练习一(观察或评论?)来回过了3遍,在没有区分和观察的句子里确实费些思量,这也是我惯常的模式了,保持觉察。总是、从不、经常、很少这样的词语,表达言过其实,别人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阻抗,使得交流偏离主题初心。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克里希那穆提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