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者为了求得生存,在具体的成长中会发展出各种求生本领。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各种求生本领。具体体现为从4F生存策略即人类的战,逃,僵和讨好本能反应发展而来的四种防御模式。
采取战类型生存策略的人最后发展成为防御模式,逃类型发展成强迫症防御模式,僵类型发展出解离的防御模式,讨好类型发展成关系依恋型防御模式。
作为依恋障碍的创伤性家庭心理障碍
在这里有必要回顾一个概念依恋障碍。
什么是依恋障碍,是指当一个人在童年时没有和父母发展出健康的亲密关系时,也意味着他没有学会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技巧,成年后会出现社交恐惧等等心理障碍。
可见,创伤性家庭心理障碍患者的问题出在依恋障碍,而其背后原因是童年时的隐性虐待。
这类人因为童年的创伤性成长,会过度依赖战、逃、僵或讨好反应。这是受创伤儿童的无意识尝试,这也是他们的一种消极防御策略,用于强化“父母真的关心我”的幻觉。
但对于成年人来说,所有4F反应都会对真正的亲密关系产生阻碍。因为他么过度依赖4F,因而没有发展出健康的社交技巧。
战类型的人自欺欺人相信自己是完美的,只要求对方做出改进。逃类型的人会永远保持忙碌和勤奋的状态,希望自己有一天变得足够完美。僵类型的人会躲在自己房间和幻想中,并深信人际交往对自己毫无意义。讨好类型的人几乎从不展现自己,躲在“对他们有帮助”的表象后面。
对于得到“足够好的抚育”的人,在成年后面对危险能够做出健康灵活的应对,恰当地使用4F反应,发挥4F反应的积极特性。
对于童年时反复遭受创伤的人,往往会过度依赖4F反应中的一到两种反应来求生。固着于任何一种反应,都会降低对其他反应的使用能力,并将我们禁锢在狭隘,贫乏的人生体验中。
因为,习惯性的某种防御反应“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钝感力:不去关注内在批判者的唠叨声,不去觉察过去未解决的创伤,对当下疏离而产生的痛苦感到迟钝。
战类型和自恋型防御
战类型的人会无意识地受到一种信念的驱动,认为权利和控制可以带来安全感。战类型的人往往是哥哥或者姐姐。
战类型的人发展成自恋型防御,他们用蔑视来羞辱和恐吓他人。“自恋者没有人际关系,他们只接受俘虏。”极端战类型的人可能是反社会性人格。
迷人的霸凌者:其中有一种“迷人的霸凌者”属于中等退化程度,他们表现非常友好,甚至偶尔倾听他人并给予帮助,但本质上,他们仍然会通过蔑视来压迫和控制他人。
迷人的霸凌者通常会为寻找替罪羊倾泻他们的尖刻,比如下属,妻子,孩子。
愤怒狂式的自恋者:因向他人倾泻愤怒而臭名昭著。这种类型的自恋是一种纯粹的霸凌,而霸凌本身就能引发病患。
很多孩子遭到自恋父母的可怕虐待,而这些父母往往是社会栋梁。
披着依赖外衣的自恋者:是不一定有霸凌行为的迷人的自恋者。这类自恋者往往擅长运用联句,不给别人插嘴的机会,你成了被俘虏的听众。
如何从极端的战反应中康复
我认同一种观点,极端的自恋者和反社会者是无法被治愈的,他们通常确信自己是完美的,而问题全都出在别人身上。
战类型的人需要注意到,当他们受到伤害时,最初会感到悲伤,还会感到愤怒,但无论如何,肆意泄愤都无法化解悲伤。
战类型的人需要意识到,他们居高临下的态度和站在道德制高点要求他人只会疏远他人,并无法消除当下的被遗弃感。他们必须打破“自己很完美”的幻想。
在疗愈初期可以“先假装,后实现”,先试着去为他人着想,因为不建立互惠和对话关系,你所渴望的亲密关系将与你无缘。
逃类型和强迫症型防御
极端的逃类型的人就像一台卡在“开启”状态中的机器,通过不停地忙碌来象征性地逃避被遗弃的痛苦,强迫性地被一种无意识驱使,认为完美可以带给他们安全和爱。
逃类型的人出现两种极端,发奋学习的优秀学生和失控的多动症辍学者。
左脑解离:左脑解离指通过不停的思考让自己不去注意潜在的遗弃痛苦。如果说强迫行为是急于抢先一步超越被压抑的痛苦,强迫观念就是通过过度思虑来克制潜藏的痛苦。他们是“行动的人”而不是“存在的人”。
逃类型的人很容易对肾上腺素带来的快感上瘾,喜欢从事冒险和高危活动。容易成为工作狂。
从极端的逃反应中康复
逃类型人追求完美主义,工作狂尤其如此,他们往往承认自己的成瘾行为,因此骄傲不愿放弃。
逃类型的人可以利用大量自助类图书来帮助自己学会放松,减少习惯性忙碌的行为。
在闪回中,逃类型的人可能会恶化为无头苍蝇模式,恐惧和焦虑驱使他们忙于各种琐事。
逃类型人若想让自己从慌乱中解脱,可以把一句老话颠倒过来:“别过来帮忙,快站着不动。”指停下来花时间重新确定轻重缓急。
僵类型和解离型防御
将类型的人他们的开关卡在“关”的状态,僵类型的人有一种无意识信念,认为人和危险是同义词。在所有类型中,僵类型人对此最为深信不疑。他们通常依赖于孤独的庇护。
右脑解离:僵类型的人无法成功做出战,逃或讨好反应,他们发展出典型解离(右脑解离)作为防御措施。解离能够使僵类型的人脱离被遗弃的痛苦体验,并保护他避免参与有风险的社交互动,因为任何社交互动都可能触发他受伤的感觉。
僵类型人通过以下活动寻求庇护:长时间的睡眠,白日梦,以及一些由右脑主导的活动,如看电视,上网和玩电子游戏。有时患有注意缺陷多动症
从极端的僵反应中康复
僵类型的人康复面临三个关键:
不愿意和人建立亲密关系,不愿意寻求治疗。
把别人的不完美作为自我孤立的正当理由。因为童年时这种自我孤立有助于寻找安全。
第三,僵类型的人否认他们单一的适应方式会使生活变得狭隘。他们也许能释放阿片样物质(脑啡肽)来自我麻醉。因为严重的僵类型会出现崩溃反应,意味着放弃意识,似乎是一种脱离肉体的体验,是一种极致的解离。然而这种镇痛效果持续时间不长,麻木的满足感就会演变成严重的抑郁。
沙发瘫的康复案例
面谈前,一个擦肩而过的男人让她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差点儿喘不过气来,并出现了一次治疗性闪回(父亲性侵),她真正明白了社交焦虑将她囚禁在了沙发上。
僵类型忍康复需要经历以下过程:与治疗师建立信任。
讨好类型和关系依赖型
讨好类型的人自童年起就剥夺了所有权利。他们通过迎合他人的愿望和需要来寻求安全感。一些关系依赖型孩子的适应方式是让自己变成开心果。
在4F反应类型,讨好型人在健康自我意识方面的发展受阻情况最为严重。
从极端的讨好反应中康复
关系依赖型人,当他们意识到说“不”的想法都会触发情绪闪回时,就会努力提高自信果敢的能力(这可以从工作中获得)。
当她顿悟,她意识到这一切都来源于自己童年的创伤性经历,为此深感愤怒。
混合的创伤类型
具有单一创伤类型的人属于少数。大多数人是混合型,都有一个备选反应,当主要反应效果不佳,他们就做出备选反应,这二者不起作用,就会有第三第四本能反应(这样算是健康人吧)
战—讨好类型
对应“迷人的霸凌者”。综合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人际关系类型,自恋型和关系依赖型。但核心往往是对特权感的自恋。
边缘性人格障碍:极端情况可以演变为边缘性人格障碍。戏剧性在战—讨好之间摇摆(分裂)。但与本质自恋的真正边缘性人格不同,他们会真诚道歉,或者做出补偿。
战—讨好型的另一个变体:有时表现为战类型,有时表现为讨好型。例如妻管严,家中温柔工作中是暴君。或者家中是魔鬼,办公室是老好人。
逃—僵类型
是最缺乏人际关系,最分裂的类型。偏爱自给自足的孤立所带来的安全感。
通过强迫和解离的“双步骤”避免人际关系受创:
第一步工作到筋疲力竭
第二步渐入极端的“消极怠工”。
更常见于男性,变成技术宅男,往往对计算机上瘾。喜欢玩电脑游戏,滥用药物或嗜睡状态。对色情制品成瘾。
战—僵类型
隐性或消极的自恋者。
他们的家庭生活中经常充斥着粗暴的情绪和抱怨咒骂,和极端战类型一样难以治疗。这类人很少主动寻求疗愈。作者谈到自己的一次失败经历。
从积极到消极的4F反应变化路径
战类型:自信果敢—霸凌
逃类型:效率—过度驱动
僵类型:平静—畸张症
讨好类型:助人—被奴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