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生之初没什么用
片断来源:罗辑思维第19期
很多人都在问,知识有啥用啊?我明告诉你吧,知识在产生之初往往是没什么用的。比如古希腊的欧几里得,他最烦的一件事情就是学生问:“老师,几何有什么用啊?”几何没什么用!想有用回家养猪去,在我这里人就是有爱知求真的本能,就是要把这个事情搞明白,至于为什么?不知道!
确实,人类的知识长河当中无数重要的知识,都是没有什么目的地就诞生了,比如我们中学数学用表里的对数表,你知道它怎么算出来的吗?据说是中世纪的一个僧侣用一生的时间,一个格一个格算出来的。至于有什么用,他也不知道,后来人们才发现用处很大。再比如说黎曼几何,它只是改变了欧几里得几何的一个前提条件,然后就推导出一个全新的几何体系。它刚开始出来的时候跟数字游戏没什么区别,就是好玩,直到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之后,大家才发现,原来黎曼几何可以用来诠释相对论!
知识没什么用,但关键是知识得在一起抱团,得在一起形成多样性的化合反应,之后人们就会有奇思妙想。所以有一句话叫:“彼之蜜糖,我之毒药。”对你来说一个不太重要的知识发现放到一个正苦苦等待,索求而不得的人那里,就会发生奇妙的事情。
What-这个片段告诉我们:通过学习,人们能获得很多知识。但不是所有知识,我们都能马上知道。知识的作用,有一些能马上知道用处,但另一些,可能要等一段很短的时间,也可能要一辈子,更有可能要等几代人。
Why-这是因为有些知识,当它跟另一些知识发生碰撞、发生化学反应后,才有可能找到用处。而且有些知识,对一个人不重要的东西,给到了另一外人,才发它的价值。例如:中国人发明马蹬对自己没什么大用处,但给欧洲的影响是巨大的。怀特发明了水泥,对他个人没什么帮助,他影响了纽约市的创立意义重大。
How-我们可以做的是:
第一具有宽容的心态。不断学习新知,但不一定要马上看到用处,先接受,不急功近利。
第二分享和交换所知。在分享中,让知识碰撞,产生火花;自己用不上的,说不定别人能用。
第三有用的为我所用。从不同时代、地域的知识中,选择安全、有益的部分,将有用的利用起来
A1-之前,我看到身边的人,在研究人工智能的语言识别,什么机器阅读理解、实体命名识别、知识图谱……,很多新奇古怪的名词和概念,我总在不停问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那些东西有什么用。
学习这个片断后,我明白到有些东西的用处是已知的,有些是明显。但另一些东西的用处可能未知的、不明显的。没必要心急地追问用处。
A2-之后,我要有多些耐性,多学习,不急于问知识的用处。多跟别人分享和交流,并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安全有益的部分,再运用起来。(2019-1010-日更103)
1642-每天学日语-day 62:
前天:ばんごう(番号,号码)、なんばん(何番,几号)
昨天:から(从)、まで(到)、と(和,用于连接名词)
今天:そちら(贵)、たいへんですね(大変ですね。够呛,不得了)、えーと,嗯
1650-每天学英语-day 22:
前天: They would devour all our crops and kill our flocks and herbs if it were not for the protection we get from insect-eating animals.
昨天:We owe a lot to the birds and beasts who eat insects, but all of them put together kill only a fraction of the number destroyed by spiders.
今天:Moreover, unlike some of the other insects eaters, spiders never do the least harm to us or our belongings.
1655-每天学古文-day 19: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维鞠养,
岂敢毁伤(17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