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12.为什么儒家提出三年无改父之道?

【论语】12.为什么儒家提出三年无改父之道?

作者: 读书是件快乐事 | 来源:发表于2022-10-14 15:48 被阅读0次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当他父亲活着时,要看他本人的志向;他父亲去世以后,就要考察他本人的具体行为了。如果他长期坚持父亲生前那些正确原则,就可以说是尽孝了。”

父亲在的时候,家里的大事小事,父亲全盘把握,不用子女操心,不用子女做主,子女没有能力,没有机会表现自己,这时候就要看他的志向了,他将来准备做什么,对未来有什么想法,现在每天的学习情况如何。

父亲去世后,家里的责任棒接了过来,家里的很多事都需要自己操办,能不能处理好,能不能办的圆满,就要看他在每件具体的事情上的表现了。

最后孔子讲述了什么是孝,“三年无改父之道”,三可以理解为多的意思,多年,可以引申为长期,一直。

父之道,这里的道,并不能一味的理解为父亲的所有做法,所有思想都要一味的坚持,顺从,应该是合乎情理之道,合乎自然之道,合乎人伦之道。

是那些正确的,合乎规律的,合乎事物发展的思想、道理,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有助于自己更好的带领家族更好的发展,这才是有所坚持的,无所改的意义。

“父之道”也可理解为父亲生前没有做完的事情,没有做好的事情,没有还清的债务,子女要接着做,努力做好,接着还。

总之,不因父亲的去世,让父亲的名声遭受任何的损失,甚至努力提升父亲的名望。

“孝”其古字形像一个孩子搀扶老人,“道”就是路,可以是马路,也可以是思想之路,“孝道”就是子女搀着老人一直走下去,永不停止。

相关文章

  • 【论语】12.为什么儒家提出三年无改父之道?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当他父亲活着时,要看他本人的志向;他父...

  • 正确认识儒家的孝道观,别再进行道德绑架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儒家的这种孝道观引常常遭人诟病,认为此愚孝会泯...

  • 010《论语·学而篇》父在

    《论语·学而篇》 子曰: 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 《论语》今读:孝的具体表现

    论语·学而篇 1.11 子曰:“父在,观其①志;父没,观其行②;三年③无改于父之道④,可谓孝矣。” 【注释...

  • 2019-02-11

    《论语》论语学而篇第一。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

  • 每日论语晨读

    【9.29论语晨读】 【原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

  • 学《论语.学而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 每日一句

    经典语句: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 译文: 父亲健在的时...

  • 教育|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继续《论语·学而》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

  • 遵守家训传承家风 就是尽孝

    《论语》 学而篇第一 (一一)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释义】 孔子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12.为什么儒家提出三年无改父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iyf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