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的人》——人生,与犯罪同行
作者:亞眠
“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
—阿尔贝·加缪
The Man Who Wasn't There《缺席的人》【影评伯乐推荐语】:
读文章读到自己得动用全部智慧和储备而后豁然接收到作者字里行间的一些思想主旨你知道吗是这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事情,我喜欢干这种事情,非常喜欢!
简书上有几个作者的文章是这样,极具挑战性,比如冬天开的猫老师的文字、比如流云清老师的文字,她(他)们从剔透世事的视角在功力字句之上永远架构着深邃的大写意,暗香浮动,敲击你的灵魂。读这样的文字会棋逢高手的欢喜,非常非常非常喜欢。
亞眠老师的文字如是。
读亞眠老师的文章既是智商也是情商的挑战,你要动用人性、社会、哲思、法学、音乐、心理、伦理道德乃至神学等学科原理的基本,还要在字里行间找寻辨析的逻辑,太过瘾了。
影评界有个不成文的阐述,能看懂科恩兄弟电影的人才是真正的观影人。
阅读这篇影评难度极高,一是科恩兄弟;二是亞眠先生。但是我还是胆肥地接收了。
自认为 The Man Who Wasn't There是The Coens最为成熟的电影,讲的是小人物在社会中的“缺席”,并为了活着有所行动却走向了命运的不确定与不由自主。
电影冷静舒缓地在精琢的黑白影像和贝多芬的乐曲中揭开失控的表象,把你熟悉的套路和思绪打的稀烂再重组融合成新芽,在因果轮回的悲情和情节错位中疯长,游走于道德焦虑和社会法则与个人存在的探索之中,直抵人世间荒谬之本质。
看似情理之中的欲望,有着不可避免的犯罪机缘,金钱与性交织的混沌世界,罪与罚旁若无人地固执循环。
作者用极其深刻冷峻的文字戏谑地解析了那些表现荒诞于人的世界的电影手法具象,以及一系列的关于个体、关于人性、人性的复杂与不确定性:“他要么自己死,要么犯罪争取活路;都会犯罪的同时都不会犯罪;在此,有罪和无罪是同义词;一种高尚的罪;我们一直在犯罪;犯罪的人一直被另一伙犯罪的人审判着;审判是否正义一点也不重要,因为正义从来就是权宜之计;我们从历史中走来,生活着,并与犯罪同行……”
字字珠玑,认知通透,一篇对电影的深邃思想内涵鞭辟入里的解读。
还想说:文中的句号,用得很高级。
感谢作者精彩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