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学校步入社会就像一颗充满棱角的石块,不断的被社会这台机器打磨,成为一颗被水冲刷过的鹅卵石,变得圆润起来。
成长是残酷的,同时也是痛苦的。残酷的是,很长一段时间的路你会孤独,以往的好友渐行渐远,你需要自己走;痛苦的是,当原则遇到现实,在现实利益的威逼下,你怎样做出原则与利益的取舍。
如今,我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想把我的思考供那些刚刚走出社会的年轻人或正在上大学的你,做一些建设性的参考。因为我和你是一样的人。我本人正在读大三,在上海念着一所大专院校,现在正处于实习期。如果说,我有什么和周边人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我多读过几本书,正是因为书中智者思想对我的影响,所以我对于小人之间那种细小利益的追逐显得很是不屑,每当我心中冒出恶的想法,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善良天使把那恶的想法消灭。长期来看,我得益于那个善良的小天使,短期来看我又厌恶于她。
先来说说我的工作,我的工作看起来并不是那么体面,但我认为这份工作拓宽了我的心理边界。因为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给小孩的父母发传单,让小孩的父母报我所在公司的试听课程,49元两节,大致就是在商场里看到有带小孩的父母就走过去递上一张传单,然后给小孩的父母介绍课程,当然,这工作每天被人拒绝无数。
以前我是一个很害怕被人拒绝的人,但半个月过去以后,我成长了。
从这份工作来看,我算是透悟到了人性的奥秘。洛克菲勒说,利益是人性的试金石,我赞成他的观点,因为每当涉及个人利益的时候,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一探便知。很庆幸高中能交到三两好友,知己。
我工作的时候,一共有三个人做市场,也就是每天拿着传单到商场里转悠。我们会在商场的入门口处,摆上一些公司的产品小玩具之类的,借此吸引小孩的眼光,一天我们三个人能成交5-8单算是不错的成绩。
今天工作的时候有几件事我是长见识了。
第一件事,一个小孩子当时被我们由乐高拼搭起来坦克车吸引过来了,我出于职业素养陪他先玩了起来,然后在打算间接推送我们公司的课程给孩子的外婆,最起码我陪他孩子玩了一会以后,在闲聊的过程中,间接性我是在对孩子进行一项服务释放一种善意,最起码是可以要到一个号码的,要号码也是我的一项工作任务。有意思的是,我正在陪孩子玩的过程中,另外一家机构的人走了过来和孩子的奶奶聊天,介绍他们公司的课程,最后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当时我的内心觉得这种人真他妈恶心。陪孩子玩的过程中,看到他正在得意洋洋的要取别人的联系方式,我内心就想直接不陪孩子玩走人的,我没有,我也做不到,这让我很矛盾。
第二件事,在做市场的时候,我们三个市场人员事先说好的,客户和谁说上第一句话,接下来的人只能进行帮助,而不能去抢别人的单。但不好意思,说是这样说的,可真要做起来,看到你拉了一个客户,有人会立马就走过来抢你的单,真的有意思。
第三件事,当时另外一家机构的人员正在陪小孩子玩,而小孩的父母就站在一边逗小孩子开心,然后我们的市场人员就走了过去推我们的课程,孩子的妈妈问了一句,是旁边哪个吗?最后拒绝了。我很欣赏这位母亲的做法。别的机构的人在陪我孩子玩的开心,你不是这个机构的人推什么?借机占便宜吗?最后她在哪家机构留下的联系方式,并有意下一次去那边上课,而我们的市场人员却什么都没获得。这来源于她人恶心那种急功近利的人。
第四件事,我们三个市场人员的价值观还真是不一。我相信人性本善,你对一个正常人释放善意对他人以朋友的心态相处,他人当然就愿意借此给你回报,如果你并没有对他进行任何的服务,他人又为何要帮助你呢?
在我们三个市场里,我卖的最差,他们两个倒是卖的好。所以,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像我这样的人不管在那个朝代,甚至于再过几百上千年,永远是少数,如果你要决定做一款服务于比尔·盖茨的产品,那就不要指望能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就像司马迁写《史记》他根本就不打算写给当时的人看。问题是什么?问题在于,大多数人就不想去理解世界。
扯远了。今天是对我原则一次的极大的考验,但兴奋的是,万花丛中总会出现一抹绿,这里的绿是黑暗里的余光,代表希望,让我知道并非所有人都是我眼中的那群大部分人,有那么一下让我继续坚持我的做人原则;知我者,不求多,一人足以。
人有时去坚持某条原则,你坚持下来可能就仅仅有一人给予你良好的反馈,认可你的服务,那也值了。做下去不被大多数人所改变。如果实在不行,那就自己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开辟一条新路,插上一面旗说上一句,有志者,跟我来。
人年轻时如果穷可以,但你要坚信人不会一直穷下去。保持对物质的低欲望、渴望金钱、但赚钱不触犯做人底线,加上努力、勤奋,人就不会太差,这也是我坚信的一条做人原则。
越是原则遇到现实,越不要靠放弃原则去做挣游走在法律边缘的钱。当你被现实告知,或者他人告知需要你放弃一些做人原则的同时,你确实可以考虑放弃原则去做短时间内挣更多钱的事,但我不这样想,我想的是;越是要我妥协,我越是要努力,靠实力去对抗现实,当有了实力,就有了选择的空间,很多机会,便摆在你面前供你选择。
人人普通而又人人不一样。做人的原则如孔子所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想做的事,干嘛要强加给他人呢?看到这我好似并没有给出当原则遇到现实的答案,但如果你在文章中找到与我共鸣的点,我想那便是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