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场景革命》这本书,是一种缘分,只是粗翻了几页,便决定拿下。很少有这种60S内就“一见钟情”的书,读完后回想整个过程,其实主要原因也就3个,首先,封面提到这是一本“年轻人”才看得懂的商业教科书,就凭“年轻人”这三个字,还年轻的我就要看看,这本书到底是不是言过其实?其次,这是一本“新物种”书籍,书封面最大几个字“阅读O2O实验”,这是个什么鬼?后来才知道,它不只是传递文字与思想,更是一本以书为载体的O2O场景实验,这么新鲜的玩意儿,怎忍心错过。再者,联袂推荐的阵容实在太强大了,马化腾,徐小平,江南春,罗振宇,吴晓波,吴伯凡,牛文文,王利芬,李静,沈亚,雕爷,王中磊,李岷,蒋昌建,叫兽易小星,同道大叔。这些人我不全认识,但作为《得到》重度用户大部分人绝不陌生,且份量厚重,果然翻开书就看到坐在角落的罗胖,60s男人,有一种一见如故的即视感。难怪封面这么多大咖都在推荐,于是不到60s我果断拿下此书。全书20万字,果然没让人失望,内容不仅展现出理科人一丝不苟的互联网专研精神,还有文科人诗情画意优雅深刻的写意洞察,或者如作者所说,这是一篇超长的朋友圈。
书中插图一、太古里的江湖地位与“意义时代”。
翻开封面第一页,我内心是自豪的。因为第一眼看到的是成都太古里的方所。
封内首图:方所看来成都的时尚文化与创新活力,在全国也排上名次,而太古里,成都朋友都知道,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作者之所以把太古里的方所放到全书的开篇,正是他想阐述的和连接时代的造物逻辑---场景,这瞬间让我想到了,太古里的创始人曾经在分享会上提出:我们已经进入了“意义”的时代。
意义是什么?赫拉利用《人类简史》一整本书想来说明这个问题,一句话概括就是,我们的“想象”。后来吴伯凡说过一句我当时觉得很扯的一句话,世界的本质是“信息的流动”。后来,这句话无比深刻,深深的植根于我的世界观,从而影响到我的价值观,应该说不是我的价值观,而是书封面“联袂推荐”那些阵容里的牛人大咖们的价值观!所谓价值到底是什么?本质就是一种更有效率的连接。
说起来很抽象,我举几个例子,我不是才看了吴晓波新书《腾讯传》吗?这本《场景革命》的35页,我看到一个关于“15分钟”的说法,同样15分钟,《腾讯传》第303页,安迪沃霍尔说:“每个人都有15分钟成名的机会”。这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也是两本书作者的共同认知,再跳到9月22号,逻辑思维15分钟左右的节目“时间机器”,凑巧提到我这本书的作者吴声。
得到截图看完《腾讯传》,再看这本书,我完全是随机的,但这是两个姓吴的高手,就像商量好了似的,认知在细节处是惊人的相似,比如关于“连接”。
《场景革命》先革自己的命上一篇文章已经分析过腾讯的价值,马化腾心中就只有“连接”。而实际上,所有的价值也都是连接,有且仅有“连接”,不存在之一。你说这是什么魔力?让这些牛人,想法如此一致?我不知道,我猜,是高级大脑的共同认知。
正是这种连接,就像,太古里的方所,连接了咖啡,书籍,设计,工艺品,服饰等等,而它提供的价值,是这些单一产品价值之和吗?一定不是,因为连接带来的价值涌现,远远高于所有产品的简单叠加,他们创造了场景的生命力,新的价值,新的物种。对了,相信进化论的朋友也知道,生命不是上帝的顶层设计,而是有许多单元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生命涌现!而当今这个时代,我们这些生命所追求的,不再是一两个产品的功能,而是对于“生命该如何消耗?”这个命题的“意义”。
成都麓湖生态城二、交响四部曲,“吴声胜有声”
既然这是一本教科书,也是一部阅读O2O实验,读完全书,最后落在了一个二维码上(闭环)。这个二维码就叫场景实验室。的确,这是一场无声的实验,也是吴声的实验,他这个实验能成功吗?我不知道,但是我搜了一下新闻,就在上个月,有人拿了真金白银去相信(如图)。
新闻搜索全书近20万字,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when?第一部分,正在发生的场景革命
what? 第二部分,支撑场景的核心要素
how? 第三部分,构建场景的“四即”方法论
who? 第四部分,场景的商业应用
既然关于“连接”原理我已经高度认同,那这本书最让我受益的要数“四即”方法论:产品即场景,分享即获取,跨界及连接,流行即流量。我确实无力再展开,内容太丰富,信息量太大,但作为房地产服务专业人士,不管是从事营销还是物业,这绝对是“必勾重点”,若想做年轻人,这本书名副其实是教科书,尤其此处推荐精读,书中的内容案例丰富,从低频到高频场景,从重度到轻度场景,从咖啡到鲜花,从共享办公到艺术体验,从生活健康到娱乐休闲,你能想到的潮流IP,应该都会出现,什么we work,k11,airbnb,keep,instgream……,甚至包括杜蕾斯的广告,应有尽有,还有连接入口。
三、产品即场景,O2O与宝杖
提到O2O,我只想能想到两点,第一点,在这个领域,还没有“大腕儿”出现,如今在房地产领域的链家,已经做到一定规模渠道平台化,线上和线下融合,最近听闻他们商业分销费谈到了6%以上,住宅也是不低于3%,要知道,代理行业的点子大都低于1%。这不是因为“连接”渠道,带来的平台价值溢价,是什么?但它还远远称不上大腕儿。第二点,我觉得O2O,看起来就像是一部赛车,一部弯道超越的好车,像蝙蝠侠的坐骑,靠黑科技和加速度赢得商机,不管怎么样,它应该是新物种,所以我判断,就像没有键盘的iphone1,纯吃电的特斯拉,他一定不烧油,烧油就意味着它不是新物种。就回到了作者吴声的那个观点:“反经验,是今天商业的宿命。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你按经验来,落伍的可能性是100%。你不按经验来,反倒有至少大于0的成功概率。”
O2O去哪里?这是一个彻底抛弃存量,面对选择,决策未来的思想。尤其在这个,经验越来越不值钱的时代,需要我们所有人反思。而我做了十年房地产营销,未来的路在哪里?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边际在哪里,在我的安全感无法触及到的地方。而“产品即场景”一定是探路的宝杖。
MR即将崛起,你知道吗?10年时光,未来的精彩在黑暗之中,只有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裂痕,才是希望之光射穿的地方,犹如黑夜骑士的坐骑,带着信念,知行合一,用“加速度”冲破黎明的黑暗,到达彼岸,战略的略,是略去繁杂,置身于适宜的原生环境,而最美的画面是工作与生活场景高度融合,这就是一种自然生长产生的“连接”,涌现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