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就学习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
我自小在农村长大,亲眼目睹父母亲在田埂上的艰辛劳作,知道食物的来之不易,所以对食物充满了感恩的心,有不浪费食物的意识。
就如这首诗里面说的一样,现在我们吃的大米首先是要耕田、播种、插秧、稻谷成熟之后再收割、晒干,加工成我们餐桌上的大米,每一个细节都很艰辛,现如今我们中部地区绝大多数人已经丰衣足食了,可无意识的浪费也让我触目惊心。
似乎人们过了几年丰衣足食的日子,已经忘记自己的父母辈,祖父、祖母辈,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度日如年的年代了。
前几天我请朋友们在饭店吃饭,朋友们加上我们一家,一共10个人,我们点了10个菜,全部吃完了,于是后来我又加了一个菜,结果加的菜,没吃,走的时候,我感觉有些浪费,于是从服务员那里拿了打包盒,打包带回家了,当我路过旁边的桌子时,服务员正在收拾桌子,我看到服务员的泔水桶倒了2大桶的泔水,感觉太可惜了,这么多的食物就被这样无情的浪费掉了,于是问服务员,这一天下来要倒掉多小饭菜啊!服务员答到,一天正常情况下要倒10来桶!
这让我想到一个骨瘦如柴的苏丹女孩,正艰难的爬向通往发放食物的地方,就在他身后不远的地方,有一只秃鹰虎视眈眈的盯着小女孩,秃鹰正等着小女孩断气,好成为秃鹰的腹中之食。
袁隆平是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他研发出来的杂交水稻让千千万万,万万千千的中国人摆脱了饥饿,现在绝大部分的人都能够吃饱饭、穿暖衣,可是现在全球仍然还有很多人像这个饥饿的苏丹女孩一样在饥饿的边缘上面痛苦的挣扎。
我衷心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要心里有爱,心存感恩,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要懂得敬畏大自然,同时,还要意识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对食物要怀有感恩的心,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如果我们吃不完的食物,我们可以少点一点,然后把剩下的钱去捐赠给贫困的有需要帮助的人们,如果我们已经点了,没吃完,我们可以打包回去再吃,或是去喂流浪狗、流浪猫。
总之,我号召大家做个不浪费粮食的文明用餐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