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在不断优越,而浪费的情况却非常严重。我看到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据.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很多偏远贫困地区,有很多生活拮据甚至吃不饱饭的人。
舌尖上的浪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大到官场的公款吃喝,小到百姓餐桌上的铺张浪费。俗话说,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在如今,仍是一句大实话。
在饭店或者餐厅里就餐,经常看到一些人,盘子里,碗里,剩下很多没有吃完的饭菜。饭店的服务员将这些剩饭剩菜收走,然后倒到泔水筒里。
我曾在外地参加过培训,每次就餐,餐厅的饭菜是自助式的,可以随意选取自己喜欢的食材。很多同学舀取很多,最后吃不掉,浪费的情况非常严重。培训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没有经验,遇到同样的情况,剩过不少饭菜。端着盘子给收碗筷的阿姨时,阿姨不悦的看着我。我惭愧的说:“对不起,给你们造成了一些浪费。”阿姨说:“不是给我们造成浪费,是给国家造成了浪费”。这样事情让我非常的愧疚,以后便特别注意,避免浪费的情况。和别人交流此事,看法也完全一致,少打一些饭菜,不够吃可以再添,吃饱为算,但是不要浪费。
有时和朋友聚餐、吃饭,我从来都是鼓励点单,但有一点,不要浪费。一次与朋友吃饭,点了菜偏多,我那段时间肠胃不太好,食欲也很差,自然吃不了多少。一顿下来,点的菜一半都没有吃完。买单的时候,我问服务员取了两个饭盒,打包。我笑着对朋友说,我不习惯浪费。朋友非常理解的说:这是对的,吃不掉打包,下一顿热一下还可以吃。
在一些人眼里,打包似乎有些“吝啬”、“丢面子”。这是主观上的误区。自己请别人吃饭,吃不掉打包带着,完全合情合理。如果是别人请客,是否打包,自然由别人来决定。
我之所以提倡节约,有很重要的一点,我曾经饿过肚子。
三年前,我从一家单位辞职,处于择业阶段。社会上择业的方式很多,比如朋友熟人介绍、各大人才市场、各类求职网站等。从一家单位辞职到新的单位,除了“骑驴找马”外,需要一个过程,短则一两周,长则十天半个月。大多是投简历,通知面试,等待面试结果。当然,求职也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处于暂时“断粮”的我,经过面试,进入到了一家私企,从事电话销售的岗位,主要是针对联通的增值业务(手机报、彩铃、上网流量等)。电销最重要的是靠嘴皮子,一天拨打两三百个电话再正常不过了。时间久了,常用的话术早就烂熟于心,和用户对话就像说相声一样。有时也遇到不讲理、爆粗口的用户,在所难免。我现在也会时不时接到各类推销的电话,我很尊重他们业务员,因为我曾从事过这个行业,理解此行业的艰辛。
当时我从事的单位虽是私企,但还正规,早八点半晚五点半的模式,中午休息一小时。午餐这一块,可以由单位统一订快餐,也可以自己带饭,亦或自己解决。单位统一订快餐是6元一份(虽然是三年前,但这个价格也是非常便宜了)。尽管如此,一周30块钱的午餐费还是让一些员工觉得,日积月累挺贵的。在一段时间,我早上上班的路上,遇到“福年来”早点铺,花3块钱买上一份热干面带着,作为中午的午餐。中午吃饭的时候,和我一起入职的同事说,你中午就吃这个呀。我笑着说,我不饿。
几乎所有的单位,都不会当月工资当月发,大多是次月的10号或者15号。熬过了那段拮据期,总算好一些了。我和朋友交流过那段艰辛的日子,得出一个感悟,人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不能忘了曾经走过的路,不能忘了帮助过自己的人和真挚的友谊。
我有个朋友是信基督教的,他告诉我,每次吃饭前,都要虔诚的做个祷告,大致的意思是“感谢主赐给我们每日的饮食”。我觉得这也体验了一种感恩的心,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世界才会更加的美好。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当每吃下一顿饭的时候,还有很多偏远贫困地区,吃不饱饭的人;每一粒米,也凝聚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辛劳。珍惜粮食,也是尊重农家劳动的成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