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境,由心转

境,由心转

作者: 可可V西里 | 来源:发表于2022-03-27 12:49 被阅读0次

(春分那天想讲的小故事)

放下行李,她先敲了敲门,又等了一会儿。接着,拿出钥匙插进钥匙孔。左边转了一圈,听到“咔塔”的声音后停下。“没错,是这家”,她舒了一口气。

打开门,厅里很明亮,对面的窗户前面没什么遮挡。窗户下面有个书桌连着书柜,靠大门这边是个餐桌。格局,和以前的家差不多。她把行李拿进来,准备换鞋。找到了鞋架,却没有看到她的拖鞋。“嗤”,她笑了,“小心眼儿”。

收拾了一圈安顿下来。把他之前洗的衣服叠好放进衣柜。柜门打开,是一股他的香味,好闻极了。看着容量宽松的衣柜空间,联想起他以前的衣柜,她若有所思。

给自己泡了杯咖啡。她又好奇地走向书柜,看他收拾搬来的书。大多都是投资类的书,满满当当。其实她一直都知道他很优秀,很努力,也很好学。接着,她看到右上角的柜门里有本书——《婚商》,她笑出了声。拿下来翻了翻,没翻出什么,又放了回去。“不知道这本书他读的怎么样,是否学到了婚姻里的学问?回头要问问。”她带着笑意。

转身走向卫生间时,她注意到地上有些黑点点。再看向厨房,也有。“看来,这一年多里,他并没有找出这些黑点点出现的原因。”她想着。这时,她想起他以前埋怨她的话:“成天分析来分析去,烦不烦?好好过日子不行吗?”可他哪里知道,所谓的“好好过日子”,就是遇到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时,能不厌其烦地找出问题的根结去解决。而不是假装看不见,只是维持表面上的和气。如同地上的这些黑点点,也许他以为搬了新家,这个问题就没有了吧?其实不然,找不到“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就始终如影随形。

这些黑点点,在她第一次用滚筒洗衣机洗被单时就分析过原因。那些藏在被单内里各个角落里的棉絮,被洗衣机洗出来,加上新的棉絮又滚成团,甩干后拿出来抖一抖,它们就出现在地上了。如果没有及时清扫掉,它们就被踩在拖鞋下面带到房间的各个角落。刚开始落在地上时,它们有水分是湿的,随后被拖鞋带到其他地方后,被踩扁又干透,就变成了顽固的黑点点,扫把也很难扫掉了。

所以,无论他搬去哪里,这些黑点点都会随着他的生活习惯而再次出现在新的环境里。“那如果是我,会怎么解决呢?我会把所有的被单都拿出来,用刷子把被里藏着的棉絮都刷掉,再彻底地打扫一次卫生,再把拖鞋底部也刷干净。接下来去找找怎么去除滚筒洗衣机里棉絮的方法。另外在每次使用洗衣机后,都及时清扫地面。”她习惯性地思考。

可是她不是他,不能做他的决定。正如这一年多来,她没有提出过这个问题一样。很多时候,就算再亲近的人,也要给他观念上转变演化的时间,而不是强加灌输。等待,也是一种爱。

环视这个他新搬的家,比起以前的,更明亮清爽了。房间朝南,楼间距很宽,阳光整日都能撒满房间。房间里的摆设更简洁了,添加了一些收纳盒,看得出他是花了大力气整理收纳过。她为他的这些变化感到欣喜。联想起他近几个月的状态,正是这样:愈加整洁,清晰,放松和开朗。

境由心转。环境,境遇,会随着心念转变而变化。而心念,就是思想,就是观念。

如同“断舍离”。有的人断舍离,不顾自身匮乏的状态,强迫自己去丢掉很多东西,在形式上达到了断舍离。有的人断舍离,在于思想观念在向更加简单,简洁和清晰转变,进而发现无法匹配环境的囤积拥挤,由此去整理、处理掉众多物品的断舍离。这两者其实有本质上的差别。前一种是思想观念在没有转变的情况下,强加给自己的意愿,往往容易反弹反复。后者则是内外一致,状态相匹配,是为稳定长久。

正如他现在的衣柜,没有了以前的拥挤,空出来很多的空间。“像不像他现在的心?”她这样想。像的,他的心比起刚认识他时,有了容纳他人的空间,也有了感受美好生活的空间。

“沟通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真的不必是语言!”她感叹到,“一个人的行为动作、人际关系和所处的环境境遇等等,无一不在告诉我,对方处于什么阶段的状态。”是的,这一能力她现在运用的得心应手。有时如直觉般迅速,有时甚至行为反应的速度超过了大脑思考的速度,后知后觉地才意识到之前行为下的原因。

之所以拥有这样的能力,基于在生活中,她时常在读取那些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人的行为动作,再去分析。这样的练习,让她不仅明白了很多行为背后的起因,也让她改变了以前‘容易相信他人’的习惯,能更加地客观和理性地看待问题。

比如有一次,她骑电动车经过一个小区门口,对面有左转进入小区的车辆在排队。有辆车在她快经过时,丝毫不顾及她的直行,催油门继续转弯。她在瞬间内评估了自己和对方的车速后,也催了把油门,顺利经过了那辆车。后来,她的大脑像计算机一样分析这个不认识的司机:这个司机是处在自我世界的状态里,心里没有别人。如果他是我认识的人,提议和我合作,我想我会拒绝。因为在关键时刻,他的状态决定了——

他只能顾及自己的利益。”

类似的经历还有很多,她乐此不疲。甚至有机会时还会分享给孩子。有一次她们在广场上跑步,孩子说:“妈妈,你看,那个男孩子骑自行车横穿马路,不仅没看红绿灯,连来往的车都没看,好危险啊!”她闻言转过头,是个10岁左右的男孩。她问孩子:“那你认为他的行为说明了什么?”孩子说:“说明他不遵守规则,也不尊重自己的生命。”她点点头,说:“是的,你说的对。还说明在他的教育环境里,他的家人没有注重对他这方面的教育,也说明他的父母或家人也是这样的状态。如果他的家长是妈妈认识的人,他们提议要和我一起合作事业,你认为我会怎么选择?”孩子摇摇头回答:“不行,不靠谱。”“哈哈哈,这个回答我喜欢,不靠谱。”她抬手理了理头发又说:“是的,虽然看起来是件小事,但是思维逻辑是有惯性的。这样乱穿马路的行为首先是源于某种程度的‘没有原则’,也就是原则性不高。原则性不高的人容易经不起诱惑,所以会随着外界变化而变卦,关键时刻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背叛同伴。其次,是源于他们还处于非常自我的阶段,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只想着自己,也就很难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孩子若有所思,她接着说:“孩子,你发现没有,在我们经常寻找行为背后的起因后,似乎有了识人的能力。同样地,这世上也一定有其他人拥有这样的能力,甚至比我们更高一筹。那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是否也在告诉他们,我们是什么状态的人呢?我们值不值得他们结交?值不值得他们信任与合作呢?”

那一瞬间,她对于“阶层跨越”有了新的认识。她说:“生活无小事。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模式,往往一样会出现在工作、学习和关系里,大同小异,见微知著。虽然市面上有很多套路和技巧的课程可以学习,但是在无意识或下意识的细节里,往往透露的才是真实的样子。”这些话,也许孩子现在还不懂,但是她继续说,似乎也在梳理自己的观念:“举个例子,为什么马路上都没有人了,我还依然遵守红灯不能过马路的规则?是我死脑筋,是我傻吗?不是的,孩子。是我想让自己的逻辑思维系统保持严密和严谨,不出现漏洞。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当我们承受越大的责任,解决越大的问题,遇到越紧急危险的时刻时,造成失败的关键点可能就是某个已存在的漏洞。就像一辆车在高速行驶中,如果遇到突发问题,起决定性行为的是‘下意识的习惯’。这些下意识的习惯正是平时生活中的练习和积累。保持逻辑思维的完整性和严密性,就是在堵上不周全的漏洞,也是在提前消除错误和灾祸。顺利,不仅是靠运气,更多的是靠提前预知,然后想办法去避免。”

观念和思想上周全,行为也会跟着周全,境,也就周全了。

“不知不觉又想了很久呢!”她笑了笑。这是她现阶段的常态,安于静,安于思考。她站起来,按照自己的方式把房间打扫了一遍。扫去了那些顽固的小黑点,心里舒服极了。忽然想起刚才在擦书柜的时候,看到的一个她很好奇的信封和相册。她洗干净手,找出来放在书桌上。打开它们,就像打开了一道道未知世界的大门,那些大门通向他。

大门被打开后又关上。原来,他如此细心有条理,这么多年的文档和照片都被归类存放。原来,以前的他如此热情,向往着自己能像一个侠士:潇洒,仗剑走天涯。他发亮的眼睛,有棱角的面部轮廓,摆出功夫的招式拍照,确实有着洒脱不羁的气质,都是她不曾见过的。而最让她震惊的,是一本作废的结婚证和一本生效的离婚证,时间相隔5年。对比着两张照片,她无法想象他在这五年里究竟遭受了什么?无法想象那次的婚姻给他造成了什么样的伤害?能把一个意气风发、眼睛里闪着希望和美好的男人,变成一个茫然无措、浮肿无力又暗淡无光的人。

她来回扫视着两张照片,更加理解了他一直以来的状态。原来,那些怎么也想不清楚,无解的问题,那些怎么也处理不好的关系,能让人受伤害和内耗到这种程度!这就是他以前家里阴暗又拥挤的原因吧?这就是他戒心重、不信任他人又很难维持长时间感情联系的原因吧?这也是他工作大于生活的原因吧?因为在家庭生活中,他无法看到自己的价值。

“而我,在那个时候认识他,自己何尝不是一样的状态呢?可见,吸引力法则无处不在。” 她想着。在那一刹那,以前对他的诸多挑剔,不满和情绪开始消散,逐渐变成了理解和心疼。

庆幸的是,在他的努力中,在她的陪伴和影响下,他正在转变。他对自己越来越好,越来越会照顾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爱笑,越来越懂得用心对待家人。他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亮,越来越轻松。一切的转变就像他现在的家。她想起他前不久对她说的话:“和你在一起很开心。”

她知道,他为什么开心。因为,爱是尊重的田野里开出的花。爱是欣赏,爱是相互影响,互为营养地滋养。爱,是一起成长。

而能够互相给予爱的,能让爱流动起来的,必是两个独立自爱的生命体共同创造出了爱的空间。否则,只会重蹈过往不幸的覆辙。

因境,皆由心转。

这就是我未来想要做的事。无论是我自己,还是我的孩子,家人,父母,亲戚,朋友亦或是其他世间的男人,女人和孩子。帮助他们找回真正快乐幸福的人生。”她看着远方,坚定地说。

—— 故事完 ——

文字 |  配图 | 摄影 | 可可

思想指导老师 | 王碁(qi)中

相关文章

  • 相由心生原理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其实是是境由心造,语“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

  •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佛语:“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

  • 佛系投资新解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佛语有:“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又说:“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

  • 境由心转,别心由境转

    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或与人发生冲突,或看到别人发脾气有情绪,不管是否针对我们自己,都及时回观内心,当...

  • 心由境转还是境由心转?

    心由境转还是境由心转?每个人对某件事情的理解会大不相同吧?所以才得出不同的结论。 较之前几天,今日的心情似乎好了不...

  • 心随境转

    心随境转,境随心转,境由心生。何为凡夫?何为圣贤?“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 出自佛教《无常经》。“心随万境...

  • 随感

    相由心生,境由心转!

  • 境随心转

    佛语有:“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又说:“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应观法界性...

  • 境由心转,心随境转。

    一位姐妹说,那一年,从天气一冷的时候就想在过年的时候买件红大衣穿着招摇过市,款式和颜色都看好了,是那艳艳的纯正的中...

  • 境由心转

    2019-10-28张思倩分享【每天进步一点点】 在理想中前行,在现实中修行,在事情中成长,生活则是检验的最好时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境,由心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fy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