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试中,大家记得不要试图去说服面试官。
因为说服,其实有一点争辩的味道。
推销的电话,大家都接到过,会让人比较反感,倒不是不需要产品的问题,而是很多电话推销打进来,直接就套近乎,用一种连环套路让你不好意思去挂电话。
这就是一个强制说服,让人很不悦,大多数人最后只能直接挂掉电话,技巧和套路在真诚的情感之后才会起作用。
为什么面试中最好不要试图说服面试官呢?理论的原因有三。
1、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卫的反应机制,如果感觉到某人在频繁的说服,自然会去顾虑他是不是有什么企图,从而降低对对方的信任。
2、当你越处于说服的状态,越显得你需要对方,这是低价值的表现。对方越不着急,越有主动权。
3、人类决策的自主意识,这是一个在进行营销时至关重要,却被大多数人忽略的心理特征。
在求职面试中,如果你的说服性语言过多,即使每一条都让对方觉得很有道理,但到最后,你面对的反作用力也越强大。
站在求职者的角度,面试本来就是一场偏被动的交谈,如果试图去说服面试官,面试官的潜意识里会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这是你给他的决策,而不是他自己的选择。
所以,为了能更好的在面试官面前进行能力的展现,用咨询的方式提出解决方案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模式。
参加面试前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 ,公司为什么会招聘这个岗位?是因为新市场开拓、部门效率低 、新部门的人员紧缺,还是原岗位人员离职补缺?
从这个问题出发,再结合职位描述、行业现状、竞争者和公司的发展路线可以看出公司当前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当你知道公司现阶段想要解决的问题后,想象自己是一个商业咨询顾问,你去公司面试不是为了应聘一份工作,而是给这个公司介绍你能为公司带来什么,让他们知道聘用你之后,你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会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利益。
所以在与面试官交流到公司问题时,要有从提问了解问题、界定问题到提出解决方案的咨询回路,不要傻乎乎的在没有完全了解清楚前,给出泛泛而谈的解决思路。
公司和员工的关系原本就是利益交换,面试就是双方平等协商的一个互利方案。到了面试环节,打动面试官的唯一法宝就是“解决方案”。
面试官会从两个维度去提取你的“解决方案”,一是针对你过往成功经验的行为面试和详细了解;另一种就是针对面试岗位提出的问题,你现场给出的“解决方案”。
这才是检验你能力强弱的关键要素。
当然有点需要特别注意,很多人在面试中,总是老生常谈,很难输出新鲜观点,更别谈新鲜的“解决方案”了。
就像公司之前一个IT运维的同事处理问题一样,凡是遇到电脑卡顿、表格打不开等问题时,解决办法总是关机重启、软件卸载重装这两个步骤,很多时候,别人正在很着急的统计数据,又重启又重装,会浪费很多时间,显然这并不是最优解,即使问题解决了,也不会得到100%好评。
输出新鲜“解决方案”的最佳时机是回答一些开放新问题的时候。
比如:面试官问:你对某某行业发展有什么看法?我们公司目前在某某方面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你有哪些解决思路?
在聊到行业发展的时候,有些求职者只能用“很好”“将来很有前景”等大而空的话,特别是针对管理层的面试,这是极不合格的。
所以,我常说,工作既能引导你成长和发展,也能限制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
很多问题容易陷入死胡同,不跳出原有的思维方式,很难找到新鲜的思路。
举个例子,中小企业总会面临一个很尴尬的招聘问题,招不来人,很多岗位缺编,招聘人员特别着急,公司又有考核,怎么办?
如果 你应聘的是招聘岗位,面试官问你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回答?
很多人毫无思考的回答是这样:多发广告多邀约,某些岗位适当提点工资。
这算新鲜的观点吗?能让面试官耳目一新吗?稍微有点经验的求职者,哪个不知道这么回答?
回答这类问题,切忌单线条思考,脱口而出。
一个问题的解决,不能只思考具体行动如何做,还应该加上策略,在策略之后就是从立体维度思考具体行动方案,比如从短期内怎么解决,从长期内如何根本解决,从公司内部如何整合,从公司外部下如何挖掘,然后根据公司目前现状,从每种行动方案中得出最优解,给出 预期结果。
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归纳一下,面对具体问题怎么回答?了解现状、提策略、立体维度提方案、结合现状预测方案结果、给出最优解。
新鲜观点并不是一味的让你创造新奇特,而是能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并能给出一些具体行动意见。
那么,这个不同角度如何来,不是靠在岗位上埋头苦干,而是要保持时时跳出原岗位,拔高一个层次或者更高层次去思考和总结问题。
就像公司晋升一样,很多时候,不是把你放再上一层级岗位工作,掌握了全部能力后才晋升你,而是在储备期,谁进步的最快,谁最先达到标准就先晋升谁,那么没有或者很少接触上一层级的工作岗位,如何锻炼那些能力呢?答案就是要保持时时跳出原岗位,拔高一个层次或者更高层次去思考和总结问题。
面试亦是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