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篱下老人无量寿经解
经文:“又其国度,无须弥山,及金刚铁围。一切诸山,亦无大海小海,溪渠井谷。佛神力故,欲见则见”。
解:铁围山为娑婆世界的边缘,须弥山为娑婆世界的中心。为什么娑婆世界,有山林沟壑,有河海井谷。而极乐国度,没有须弥山,及金钢铁围一切诸山。有铁围山,是因为众生心有界限的缘故;有须弥山,因为众生的心,有我慢的缘故,有我慢,则高有所其极故能到顶,能够达到最高的顶,所以有须弥之巅。因为众生心量不够广大,所以有铁围的极限。此二山皆是众生之心所感。而极乐世界无此山,这说明极乐国度众生,心无高慢,心行平等而又广大无能量,所以其国度平坦没有高出的须弥山,其土广大没有极限的铁围山。这便是极乐国度殊胜于娑婆世界之处。
我们学习净土经典,一定要明白,如何依于经文来体察我们自己的心。需要在生活当中,克服我慢之心,以法藏菩萨清净平等之觉,为我们发心启发自心之觉;以法藏菩萨广大无能量,广度一切众生巧设慈悲方便之心作为我等发心之心。则娑婆国度即可转为极乐净土,我们当下生活所行即可为净土之行,否则我慢高山,以及小我局限铁围,这些都是清净平等广大庄严的极乐世界所摒弃的,这也是能够障碍修行净土法门的重点所在。
我们知道外在的世界,即是自心的呈现的道理,有什么好处呢?在生活当中,遇到逆境不好的人事物的时候,就不会起瞋恨心以及起怨天尤人之想,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就能够体会经书上所说的,欲净其土,先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处处能够以这个道理观察自心。就能够处处随缘心行慈悲、能得忍辱。这样的心才能够广大清净庄严。
在自心当中,就可以成就清净平等之极乐之净土,所以心、其实就是土。土、其实就是心,心土相合,心土相应、心土不二。这便是我们学习净土法门的信心所在。我们现在行平等广大之心,当来必将感得平等广大的极乐净士。我们现在发慈悲心、柔软之心、清净之心,将来必感得清净柔软之极乐国度。我们现在心常生欢喜未来则欢喜,现在清净未来则清净,清净至广大清净至平等,得净中之至净。则极乐国度,乐之至极,亦是我等心中所招感之物,能够明白此道理,则念佛静心,静心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佛往生净土,亦是在情里之中,有何疑问之有?
欲见则见。这是空出妙有的作用,佛心虽然无局限,然以大悲为满足众生需求,可以随缘示现,天台大师说为性具善恶之理,佛性中本具之恶则可转为慈悲利生之用。
经文:“亦无地狱、饿鬼、畜生之趣”。
解:前面一段所说的是极乐国度的依报庄严之相,依报庄严,没有高山,也没有川谷。地平谷如掌,这里所说的是正报之相,其国众生是天人乃至菩萨之身。无有地狱,饿鬼畜生的苦难报身。因娑婆世界众生以贪嗔痴造杀盗淫妄种种恶业的缘故。所以有地狱饿鬼畜生的苦难,也有地堕落地狱饿鬼畜生道的忧愁恐怖。而极乐国度以阿弥佗佛大慈悲心所建所成。其国度庄严能够以风、树、鸟、池种种外在的境界,导引众生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所以在那个世界的众生就不会有贪瞋痴心,也不会生起以贪嗔痴想而造无量无边恶业的因缘,所以也就能够远离地狱、饿鬼、畜生,也就能够远离地狱饿鬼畜生的境界了。
回到我们娑婆世界,众生修行净土法门应该如何修行呢。那就是在念念当中远离地狱、饿鬼、畜生之心。远离追求贪瞋痴,追逐种种五欲六尘境界之心。能够处处发慈悲心,念念念阿弥陀佛。那娑婆世界之六道轮回苦亦可以转为极乐无恶趣之至乐。所以念念弥陀,即是念念净土,希望大家免之免之。
网友评论